□渝西都市报记者陈欣薇
田埂边虾笼起落,鲜活的小龙虾欢腾跳跃;院落内路灯整齐,村民围坐议事小院笑声朗朗……不久前,走进永川区仙龙镇粉店村,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和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如今的粉店村,产业融合、乡风和谐,发展一路向好。它的蜕变密码,深藏在党建引领的强劲动力中,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末梢细节里,成长于稻虾共生的绿色田野上。
强基固本
让党建从“有形”到“有效”
近年来,粉店村将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第一抓手”,坚持从夯实组织基础入手,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在粉店村党群服务中心,永川区检察院党组书记宋能君代表机关党委送来的100余本《中国共产党历史》《百年初心成大道》等书籍,已成为党员群众时常翻阅的“精神食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粉店村驻村第一书记、永川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副主任张谜以《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先锋本色》为题开展专题党课,唤醒党员“先锋意识”,同步推进党建资料规范化整理,推动政策、制度“上墙入心”,还跟着村“两委”班子常态化走访,用“家常话”为大家解读政策,让“先锋意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
当党的惠农政策译成“家常话”,村民的产业发展、土地整合等诉求被整理成“问题清单”,党组织的意图也渐渐变成群众了的自觉行动。如今,粉店村4200多亩零散土地整合成宜机化田块,7户种植养殖业主主动上门,党建的“有效统领”正转化为发展的“强劲动力”。
“检小格”下沉
让矛盾从“被动”到“主动”
“邻里间闹点矛盾,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乡村要振兴,“安民心”与“富口袋”同样重要,粉店村的解法,是让治理力量沉到最基层。
今年以来,该村联合永川区检察院,将“检小格”治理力量延伸到村民院落,搭起“村民说事、议事、主事”的平台。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农业生产分歧,村民均可到此“评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同坐一条凳,共商共议,力求“小事不出院落,矛盾就地化解”。村里的“公开栏”更是村民眼里的“明白墙”,每一笔账、每一件事都晒得明明白白。
除了化解矛盾,在“检小格”团队的帮助下,村党总支还牵头制定《村规民约》,打造孝老爱亲实践点,让文明新风和法治力量在村里“扎根发芽”。如今的粉店村,家家户户互帮互助的“笑脸”成了最鲜活的“文明勋章”。
产业造血
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增收”
“看这小龙虾,个头大、肉质嫩,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丰收季在炎炎夏日中到来,在粉店村的稻虾养殖基地里,村民们忙着将小龙虾装筐、分拣、打包,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瞄准村内水土优势,粉店村党组织牵头蹚出了“稻虾共生”的绿色产业路,水稻为小龙虾遮阴避凉,小龙虾的粪便给水稻当肥料,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通过“村集体+种粮大户+农户”模式,全村的稻虾田已达1200余亩,形成了从养殖、分拣到销售的完整链条。今年,全村稻虾产业产值预计可达600万元,仅土地租金一项便为村民带来40余万元收入,这不仅带动村民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双重增收,也坚定了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信心。
不仅如此,该村还主动“走出去”找机遇:实地考察蚕桑基地,共商合作发展路径;引入专业公司调研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时,协助成功推动贝贝南瓜种植200亩,并落实光伏项目土地准备工作,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力。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增收”,粉店村的田野上,正长出越来越多的致富“新希望”。
民生暖心
把“群众期盼”办成“心头实事”
粉店村还有哪些干在群众“心坎”上的民生实事?“中国好人”张吉莲一直看在眼里。
针对村民遇到的法律难题,村里整合资源,由“检小格”团队为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化解了多起土地、邻里纠纷。得知部分农副产品销路不畅,粉店村党总支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农户打通销售渠道;逢年过节,驻村第一书记组织走访慰问贫困党员,给困难儿童送去书籍和生活物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温度”。
与此同时,粉店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河道、检修路灯、规范垃圾处理,让村子越变越美;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
如今的粉店村,党建引领方向,治理凝聚人心,产业带动增收。从土地里的“新希望”,到院落里的“和谐声”,再到村民脸上的“幸福笑”,这个村落正描绘着崭新的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如粉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管帮明常说:“只要把党建抓在实处,把治理落在细处,把产业兴在点上,村民的日子就一定会像稻虾田里的收成一样,一年比一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