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说马上办服务群众﹃零距离﹄ 作者:熊敏秀 时间:2025-08-29 次数:146
语音阅读:
    

□熊敏秀

  既当“店小二”,又做“贴心人”。服务企业,如何从一句口号变为让企业能真切感受到的春风?近日,大足区经济信息委的工作人员们顶着暑热,跑园区、进厂区,不是寻常检查,而是为一家家企业挂上一块块特殊的“门牌”——“大足区服务企业信息公示牌”。这块牌子上,不仅亮出了服务专员和监督员的姓名、电话和职责,更亮出了区政府“足够懂你、有呼必应”的承诺和决心。
  挂牌子,不是搞形式,而是亮责任。过去,企业遇到难题,常常是“找不对门、问不到人”,只能四处“磕头拜佛”。如今,大足区给全区500多家重点企业都配上了“一对一”的服务专员和营商环境监督员。牌子一挂,责任上墙,服务到人。企业一眼就知道“该找谁”,专员心里时刻牢记“要负责”。这好比给企业发了一张“专属名片”,更像给干部立下了一纸“军令状”。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何超说得好:“挂牌既是承诺,也是监督。”服务专员要定期上门走访、主动问需,监督员则要紧盯干部履职是否到位、问题解决是否彻底,防止服务停在纸上、挂在嘴上。
  光有牌子还不够,大足还为企业配上了“数字哨子”——“企业码上服务”平台。企业只需扫一扫码牌上的“渝企码”,便能直接跳转至一个集成式的服务平台,政策查询、诉求提交、进度跟踪一键完成。这相当于把政府的服务大厅“搬”到了企业家的手机里。从“线下跑断腿”到“线上点一点”,从“部门之间来回转”到“扫码吹哨、部门报到”,反应链条大幅缩短,服务的效率直线提升。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师增盛利用“省时又省心”五个字道出了心声。今年以来,平台上60多件企业诉求的办结率和满意率双双达到100%,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这就是“码上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服务企业,最关键的是要懂企业真正的“渴”与“忧”。大足区经济信息委紧扣“懂你所需,尽我所为;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这十六字宗旨,把服务做进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处。资金紧张?他们就全力帮助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清偿拖欠账款,今年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减负”5.16亿元,申报资金规模较去年底激增81.8%。要素保障跟不上?他们快马加鞭推进电网建设和5G覆盖,全区5G基站已达3239个,千兆光纤全覆盖,即使在“迎峰度夏”的用电紧张期,也全力保障企业生产不断档、订单不掉线。这些数据背后,是服务者从“管理者”向“合伙人”的角色转变。
  从过去的“企业四处找政策”到如今的“政策精准找企业”,从曾经的“多头跑腿”到今天的“一码通办”,大足区正在用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那块小小的公示牌和那个不起眼的二维码,就像是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它连接的不仅是信息与流程,更是信任与信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大足区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服务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企业上门,而是要把姿态放低、身子下沉、服务前置,用“店小二”的精神和“数字化”的智慧,为企业撑起一片安心发展的蓝天。这背后,是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的生动实践,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底气。

CopyRight 2009-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渝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