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报记者蒋坤红
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铺盖面,挑选一副心仪的眼镜,网购一单新鲜的瓜果蔬菜……在荣昌,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消费,正悄然转化为一股股温暖的公益力量——荣昌区积极探索的“慈善基金+”模式,将慈善融入市民生活日常,聚力打造一座“人人皆可参与、点滴消费成善举”的大爱之城。
缘由,还得从一场授牌仪式说起。
今年7月1日,荣昌举办慈善基金集中授牌仪式,34个新成立的慈善基金亮相。至此,荣昌慈善基金数量壮大至38个,其中企业17个、机关事业单位12个、商协会4个以及个人5个。
一次新增36个!为何慈善基金会呈现“井喷式”扩容?
“其实这些慈善力量一直都在,大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慈善事业。虽然爱心满满,但零散的帮扶很难持续发力,便希望通过制度化建设,让公益事业更规范、更长久。”荣昌区慈善会负责人介绍,今年,荣昌区积极对接、专业指导、广泛宣传,助力爱心企业、商协会、个人和机关单位等与区慈善会签订合作协议,规范成立慈善基金,并以“慈善基金+”模式为纽带,把企业经营、群众消费与公益事业牢牢捆绑在一起。
荣昌“慈善基金+”模式落地,实则非常接地气:在重庆麦吖都餐饮嗦一碗美味的铺盖面,商家捐0.1元到“面山锅慈善基金”,一年可从面碗里“捞”出约7200元爱心;在荣昌区陶淘优品买蔬菜瓜果,成功一单就有0.1元入账“陶淘优品慈善基金”,一年可“种”出3万元善果;大爱成集团每售一副眼镜,即向“大爱成慈善基金”捐赠0.1元,每年可攒下约10万元善款;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每卖一头猪便捐赠1元,每年能为“琪金慈善基金”注入30万元“猪”福……
“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大额捐赠的公益格局,形成了老百姓一边享受生活一边做慈善的新局面,既让零散的善行汇聚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公益力量,又使广大群众成为爱心公益池的稳定源泉。”该负责人介绍。
2019年以来,荣昌累计募集捐款和物资近6000万元,超31万人次从中受益。去年前10个月,全区募集善款达1630万元,同比增长454.64%,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今年“慈善基金+”模式全面推广,在多层次、多元化慈善体系的有力支撑下,全年善款有望突破2000万元,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荣昌注入更强劲的善意动能。
依据相关规定,慈善基金所筹善款,都将进入基金专项账目下,实行专款专用。荣昌区慈善会将严格遵循《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慈善基金管理与使用,每年通过“慈善中国”平台、荣昌区慈善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各基金年度收支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审计报告,主动接受捐赠方、审计和民政部门、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确保每一笔慈善资金都精准用于扶弱济困、乡村振兴、助学助医、救急解难等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