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龙水湖总第802期 >2025-09-05编印

天下桃李谢师恩
刊发日期:2025-09-05 阅读次数: 作者:刘桂云(辽宁)  语音阅读:
  

刘桂云(辽宁)

  教师节临近,翻阅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那些暗喻赞美老师的经典诗句,令人心潮澎湃,也成为天下桃李感谢师恩的共同心声。
  唐代罗隐《蜂》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劳动光荣已成为普遍观念的今天,“蜂”越来越成为勤劳美德的象征。这首诗把老师比作采花酿蜜的“蜂”,用自己的“辛苦”为人类创造“甜”。所以,感师恩自然会成为天下桃李的共同心声。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写相思。“丝方尽”的丝与“思”谐音,意为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的泪,燃烧时产生的蜡烛油,意指相思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千”,如今几乎成了天下桃李赞美老师的专用诗句。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本意是在表明诗人造福大众、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此表达前辈对后辈的扶持和爱护,当然也包括教书育人的老师了。上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名句,逐渐成为尊师重教的学生祝福老师的专门用语,更是天下桃李感谢师恩的肺腑之言。
  另外,还有许多诗句和感谢师恩以及培育人才有关。比如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绿野堂是唐代裴度的房子,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表达出对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李白的《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描写大诗。人李白在寻找雍尊师过程中的所见景色,以及对雍尊师仰慕之意、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为人们耳熟能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在无声之处,将春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准确地传递出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这不正是老师那种默默奉献的育人状态吗?
  还有郑板桥的《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全诗把竹子比喻为人才,像“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一样,肯定了人才辈出、后俊超前辈的社会规律,望新生力量更强大。
  古人感谢师恩,如今亦然。去年教师节那天,30年前的学生通过微信发来的祝福语令我老泪满腮:“老师如海,宽容做舟,登舟渡海,方知海之宽阔;老师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耸。敬祝李刘师教师节快乐,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