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看重庆总第788期 >2025-08-18编印

首趟“东盟快班”回程班列顺利抵达越南
标志这条串联欧亚绿色经贸新动脉正式双向贯通
刊发日期:2025-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沙坪坝报记者郭晋
  近日,随着一列满载母婴用品、美妆产品、医疗耗材等货物的班列缓缓驶入越南安员车站,这趟首发于德国杜伊斯堡的“东盟快班”回程班列完成了它高效串联欧盟和东盟的使命,标志着这条串联欧亚的绿色经贸新动脉正式双向贯通。
  据了解,所谓“东盟快班”,是重庆首创的物流新模式,打通了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的“最后一公里”——客户全程一次委托、一箱到底、一单到底,极大地简化了跨境物流流程,提升了运输效率。
  “‘东盟快班’的出现,为重庆深化与东盟、欧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创造了新场景。”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是中欧班列的发源地,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起者之一,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两大开放通道联动发展。过去,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既不沿边也不靠海,距离出海口达2000多公里,产品出口主要依赖江海联运和空运。随着重庆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惠普、广达等一大批IT企业巨头纷纷入驻,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年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上亿台,其中九成都远销海外。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弥补物流短板、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找到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低廉的物流通道,成为重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所在。2011年3月19日,我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始发,而其选择的目的地,正是德国杜伊斯堡。一列列重庆本地制造的IT产品、显示器、打印机等货物,搭乘着列车,穿越欧亚大陆抵达欧洲,这趟“钢铁驼队”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如今,东盟快班作为中欧班列的延伸,凭借高效快捷、绿色经济、安全稳定三大特点,将搭建起一条贯通欧亚的绿色经贸新通道。
  “截至目前,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8万列,运输货值近6000亿元,不断助推中欧经贸合作走实走深。”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太平表示,通过构建“3+10+N”集结分拨体系(3大始发站、10个口岸、网络布局覆盖亚欧全域),实现了“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在重庆的无缝衔接,形成了辐射中南半岛、联通欧洲腹地的国际贸易网络,境外集散分拨点拓展至117个,全国率先突破1万重箱折列。
  随着一列列满载希望的中欧班列不断驶来,杜伊斯堡也完成了从“钢铁锈带”到“物流心脏”的蝶变升级。杜伊斯堡港口集团董事拉尔斯·内尼豪斯表示,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现在这条通往更多亚洲国家的新线路,为新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更多灵活的选择。
  据悉,“东盟快班”目前已开通由越南、老挝、泰国经重庆至欧洲的3条线路,累计运输货物1344标箱,运输货值超19亿元,运输货物覆盖整车及零部件、医药、电子制造、家电等高端制造业及家居日用品。
  不仅是“东盟快班”,近年来,中欧班列不断开发新的物流模式: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蓉欧速达班列……中欧班列的运力服务不断升级,合作市场越扩越大,不仅实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特色商品的互通有无,也为沿线地区注入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