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邓小强文/图
8月12日上午10点,大足区中敖镇天台村68岁的农妇李国坤洗完衣物后,准时给家中的病人贺美华喂牛奶。贺美华全身瘫痪,仰头坐在轮椅上,吃东西时嘴巴里发出痛苦的呜咽声。李国坤直喊:“慢点吞,莫呛到了。”
贺美华和李国坤的社会关系有些特殊。以前俩人是婆媳,现在是“母女”。“她和我儿子离婚整整十年了,现在我当她是女儿,我要把她照顾好,像自己的亲生女儿那样去照顾。”李国坤说。
李国坤的家在大山里的山坡上,很少有人串门。日常家中有些冷清,就她俩一起生活。除了去菜地摘菜,李国坤天天陪伴在贺美华身边。李国坤的老伴儿前几年患癌去世。儿子和大孙子常年在广东打工。小孙子在高中住校。自2023年3月贺美华突发脑干出血以至于全身瘫痪以来,照顾贺美华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国坤一个人身上。
她的照顾方法,细致而周到,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每天早上,推着轮椅带贺美华在院坝和村道上转一转;天气太热,每隔2小时,为她擦拭身体,帮她调换身体着力点;每隔3小时,为她更换尿不湿;每隔4小时喂一些牛奶、麦片冲剂等流食;每隔5小时,为她按摩身体各个关节,帮她进行康复训练。瘫痪两年多,贺美华每天身上干干净净,没有出现一处褥疮。她的病情也有了好转迹象,左手有了知觉,可以慢慢握拳。
两人的相处之道也有些特殊。患病后,贺美华的发声变得怪异,不仅慢吞吞,口齿也不清,她说的话一般只有李国坤一人听得懂,知道她需要什么。为了打破沉闷的氛围,并且帮助贺美华打开心扉,爱说爱笑的李国坤经常会故意逗她说话。有时说得多了,心情不佳的贺美华会着急骂人。李国坤听了不以为意,反而有些高兴:“让她发泄一下,对她的病有好处。”
实际上,在患病之前,贺美华和李国坤相处融洽,堪称婆媳模范。“我们以前婆媳关系很好,从来没红过脸,没吵过架,互相没说过重话,更没骂过。”李国坤说,两人相处30多年,她对贺美华有深厚感情,因此愿意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从没想过要逃避这个生活难题,或者敷衍了事。
对李国坤而言,照顾好前儿媳,不只是因为感情使然,也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贺美华应得的“福报”——她对这个家庭有恩情。2017年,李国坤的老伴儿罹患食道癌,当时已经离婚两年的贺美华顾念往昔感情,和李国坤一起扛起悉心照顾病人的重任,直至2021年老人去世。贺美华的举动可谓情义全双,这让李国坤称道不已。“做人要讲良心,要知恩图报,现在她需要人照顾了,我应该来报答她。”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李国坤,认定了将心比心、知恩图报这个朴素的道义观念。
长路漫漫,情义相伴。每一天,李国坤要将贺美华在床铺和轮椅之间转移,由于年事已高,她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常常要使出一股猛劲才能完成。她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自己在世,就会始终用心照顾贺美华,不让她遭罪和受委屈。
把前儿媳当做女儿来照护,李国坤用她的善行义举,书写了乡村佳话,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誉。2025年第一季度,李国坤被评为孝老爱亲类“大足好人”。村民们都说,她,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