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打造以中敖、季家、三驱、铁山等镇为核心的水果“三品一标”基地0.7万亩以上,以三驱、国梁、回龙、珠溪等镇为核心的蔬菜“三品一标”基地0.5万亩以上,以铁山、金山、智凤、玉龙等镇街为核心的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1万亩以上,以古龙、玉龙等镇为核心的巴岳山茶叶“三品一标”基地0.2万亩以上。
《行动计划》注重推进品质提升,促进产品绿色发展。治理酸化耕地8万亩,确保治理区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土壤pH提升0.5个单位,作物产量提升10%。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在“稻+”、蔬菜、水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施用自制堆肥、有机肥、高效叶面肥等新型肥料,推广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在水稻、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集成创新开展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作物增收提质。加大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支持力度,采购胶体金速测设备,针对性开展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每个镇街完成年检测农兽药残留项目180个。加强区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提升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能力,力争检测参数扩展到100个以上,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达到地市级水平,在渝西地区领先;围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严厉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计划》明确了农业品牌打造,提高产销一体化能力。打造一批“稻+”、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道地中药材产业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做强一批玉龙山粉丝、古龙茶叶、富葛实业等企业品牌,支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等国家级品牌,市级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大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农产品品牌创意设计,融入区域文化和健康养生等元素,彰显产品特征。推动大足冬虾、大足白芷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对“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大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动态授权机制。积极组织区级品牌农业企业参加西部农交会、农博会、茶博会等展示推介活动。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专卖店等营销模式,积极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各类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推动生产与消费无缝连接。支持农特产品进入“大足好礼”专卖店。依托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不断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方面,《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智凤街道、铁山镇、宝兴镇、珠溪镇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助力惟德药业、邓鼎计等企业升规。推动大足黑山羊分割车间、精深产品加工场全面建成投产,支持大足冬菜、葛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发富葛香茶、富葛代餐粉、佛手精油、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打造以大足白芷、佛手、葛根为代表的药食同源产业链,实施“爆品”培育计划,打造“大足黑山羊药膳汤”“咏熹老鸭汤”“笛女酒”“富葛鲜片”“蜂蜜柠檬水”等一批农业“爆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产业、特色种养殖业三大重点领域,做好用地规划、环保测评等服务工作,积极招引企业来足投资,实现招商引资额15亿元。
同时,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增设及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企业培育,鼓励物流供应链企业与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加工销售企业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