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80期 >2025-08-06编印

一颗梨的“甜蜜裂变”
——看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如何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刊发日期:2025-08-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巴南日报记者袁启芳
  连日来,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的梨园种植基地内,一颗颗硕大饱满的翠冠梨挂满枝头,梨农穿梭在树下,摘梨、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曾经,这个年轻人纷纷外出的“空心村”。如今,因为一颗颗小小的梨子,已成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超六成村民返乡创业,过上了“梨”想的幸福生活。
  发展梨产业的背后,集体村又藏着怎样的乡村振兴密码?8月1日,记者走进集体村,探寻乡村振兴的“梨”力量。

“梨”想起航:
从“空心村”到产业兴起

  清晨,村民沈先文左手挎着竹篮,右手刚够着枝头那颗泛黄的翠冠梨时,裤兜里的手机铃声就响起来。“张老板早!您要的梨,我正在采摘呢。”挂了电话还没几分钟,铃声又响起来,他接起时嗓门更亮了些:“喂,刘大哥,你要是再晚点打过来,就没有了……”
  眼下,正是翠冠梨采摘的季节,沈先文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了14亩梨子,梨子长势好、又大又甜,梨子刚上市,就被老客户预订一空,梨园今年销售收入预计有10万元。
  集体村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自然条件优越,曾经村里的村民也种梨树,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可由于梨子销路不好,年轻人在村里种地挣不到钱,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种地的多是50后、60后的中老年人,集体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为了借“梨”发力,集体村精准施策,启动“生态治果”工程,制定生态梨园生产技术标准,产前从灌溉、施肥等方面进行管理;产中成立专业合作社对梨园进行生态化改造,为村民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等服务保障;产后举办采摘节拓宽销路,免除果农的后顾之忧。2020年,集体村的“二圣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双地标”称号。
  如今,集体村梨子的规模已扩种到近万亩,梨子的亩产量也提高到2000斤,单价从2元涨到了8元,果子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村里还新建了一座梨子分级分选的冷链加工车间,引进两条生产线,将鲜果加工成梨膏,不仅丰富了梨产品,还提升了附加值。

借“梨”发力:
一颗梨串起“四季财”

  “梨能当饭吃,但不能只靠梨吃饭。”在产业发展中,集体村敏锐地意识到,单一卖果的收益有限,必须让“一颗梨”衍生出更多可能。
  随着“二圣梨”名气越来越大,集体村“趁热打铁”,以梨为“媒”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做好“融合”文章,逐步发展起梨、茶、花特色产业,带动采摘农业、生态工业、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在集体村,从赏花到摘果,从加工到文创,梨产业串起“四季经济”。春季,漫山梨花吸引游客踏春,村里顺势举办“梨花节”,村民摆起小吃摊、开起农家乐,周末单日游客量超3万人;夏季,“采摘游”火热,游客进园体验摘梨乐趣,带动梨的零售价上涨20%;秋冬季节,合作社将次果加工成梨膏,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附加值提升20%以上。
  村民郑义的变化颇具代表性:以前他和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因为村里发展滞后,选择外出谋生。如今,他开起白鹭源山庄,每年营业额大约90万元。“客人来摘梨、住民宿,临走还带几盒梨膏当伴手礼,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郑义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梨产业带动下,目前,集体村已注册企业40多家,开办农家乐、民宿等近30家,今年1至7月接待游客量21.9万余人次,年收入8769.75元,三产融合收入已占总收入的60%。

“梨”引归巢:
全村超六成村民返乡

  “村里的路宽了,钱好赚了,谁还愿意背井离乡?”这是返乡创业者潘仁胜常说的话。几年前,他在外打工,每月除去房租所剩无几;如今,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乐,还喂养了几十头山羊,一家年收入将近30万元。
  如今,集体村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潘仁胜、郑义这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还吸引了外乡创客入驻。重庆山语溢香茶业有限公司来了,为当地村民提供约30个就业岗位;重庆天宫之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来了,在村里经营滑翔伞、露天火锅等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
  “现在返乡就业创业的村民有500多人,占到全村常住人口的六成多。”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说,2022年,为帮助村里的企业发展,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富裕,村里还成立了巴南区首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法律服务等相关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郑孝前介绍,集体村之前只有一条狭窄山路,现在拥有5条旅游观光环线,并形成了1000亩以上的高山梨、花卉苗木、茶叶三大主导产业,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0000元提高到36000元。
  金阳穿过叶隙,在沉甸甸的梨子上镀了层暖光,清风拂过,满枝的果实轻轻晃动。郑孝前站在梨园深处,他伸手托起一个饱满的梨子,掌心的重量里,全是集体村日子越过越甜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