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拾万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廖新
“我的西红柿真甜,我的萝卜嘎嘣脆。”
九月,五彩稻田旁,淮远河边,我和同学们在余校长的带领下,正在过丰收节。田边画像里的袁隆平爷爷正微笑着给我们点赞。
记得有一年立春,余校长在大会上说:“同学们,学校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大足拾万镇是袁隆平爷爷工作过的地方,我们要像袁爷爷那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和同学听了都很振奋。
可刚到实验田里,我就闹了笑话。我的锄头不听使唤,刚播下的种子就被翻出了土。班主任张老师没有责备我,而是手把手教我如何使用锄头。她说每一颗种子都是一个生命,要用心呵护。
转眼到了芒种时节,试验田有了状况。一个星期六,下了一夜的暴雨。眼看着淮远河水越涨越高,我急得直跺脚:“糟糕,我们班的菜地要泡汤了。”
我央求爸爸想办法。爸爸二话没说,带上锄头就来到离家不远的实验田边挖排水沟。我也拿着锄头忙前忙后,顾不得满身泥水。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袁隆平爷爷正弯腰在田间,寻找那株改变世界的稻株,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
真正的考验在白露前后。接连的阴雨让不少菜叶上爬满了青虫。我连夜上网寻找秘密武器,终于找到了这个季节最合适的“天然农药”——草木灰水。喷药那天,我和同学们穿梭在田垄间,竟在枯黄的菜叶下发现了悄悄膨大的萝卜。
秋分快到了,试验田就像被施了魔法的“魔法田”,辣椒、黄瓜等各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收获的时候,同学们一筐一筐地搬运,把蔬菜运向食堂,送往敬老院,我们嘴里高唱着校歌:五彩稻田拾万校园,怀远河畔,生机无限。
我们怎能不开心?在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种植,还懂得了坚持和付出的意义。
大地是最美的课堂,让我们继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知识在泥土里生根、开花。
点 评
这篇作文以“魔法田”为线索,将劳动实践与精神传承巧妙结合,洋溢着泥土的芬芳与成长的喜悦。文中按二十四节气铺展叙事,从立春翻土的笨拙、芒种排水的急切到白露治虫的智慧,细节生动鲜活,如“锄头不听使唤”“满身泥水”等场景充满生活质感,展现出劳动教育的真实温度。袁隆平画像的细节贯穿始终,既点明地域特色,又赋予劳动以精神高度,让“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号召具象化为田间的汗水与收获。结尾校歌与感悟升华主题,将个人体验升华为对“大地课堂”的礼赞,体现出新时代少年在实践中领悟的责任与担当,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土地、对传统、对科学精神的热爱,充满积极的教育意义。 (指导老师陈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