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77期 >2025-08-01编印

上山下水寻“凉”方 为什么会是彭水
刊发日期:2025-08-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记者羊华陈美西
  盛夏时节,重庆人开始上山下水寻“凉”方!说到传统避暑胜地,拥有摩围山等高海拔资源的彭水不容错过。随着渝厦高铁重庆段的开通,彭水避暑的地缘优势更加明显。
  “一堂课时间”,就能从重庆中心城区快速转场至彭水西站,再乘车上摩围山,比以往更省时省力。不仅如此,为了做强避暑经济,彭水还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避暑产业范式……


上山避暑 首选摩围山

  在彭水,兼具旅游、康养和避暑功能的山,首推摩围山。
  记者在摩围山景区看到,露营基地不少游客搭起帐篷,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景区负责人介绍说,摩围山森林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万个/立方厘米,是“中国森林氧吧”。同时摩围山景区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国家级森林公园、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环渝地区最受网友欢迎的自驾游目的地。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避暑需求,景区升级了五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飞云口、摩围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养生登山道、生态篮球场、彭水野生动植物标本馆、木屋村、星空别墅、情人谷、豹头崖、摩天崖、石林、高山草场露营基地、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中心等17个观赏和体验项目。以五星级森林汽车自驾营地为例,景区提供了房车露营、露天电影等服务;又如“森林康养套餐”,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包含苗药浴、中医理疗在内的养生服务项目。
  随着高铁的开通,来摩围山避暑的除了长租客,更多了周末上来歇凉的微度假群体。“坐高铁不堵车,比开车来省时省力”不少选择换乘上山的避暑客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即便很多人选择了高铁+摆渡车,但摩围山仍然被“自驾大军”攻克,足见这里的避暑行情有多火,不提前订房,来了只能搭帐篷。
  提前一个月前来避暑的刘先生说,他和老板已是连续第四个年头到摩围山避暑,这里除了凉快之外,还因为是景区,耍事特别多,既有孩子们耍的项目,也有年轻人“疯”的活动,每天来看大家耍,感觉比纯避暑更加充实。
  为了培育壮大避暑经济,彭水除了定制具有苗乡特色的纳凉活动,还对摩围山等景区采取了免票进入的政策,这也是人气看涨另一大诱因。

下河嬉水 激荡阿依河

  随着乌江夜游产品的更新,彭水夏日亲水项目多了一大耍事。
  华灯初上,乘坐游船,吹着江风,夜游彭水,成为今夏很多游客消夏的首选。
  记者乘坐游船在乌江穿行,两岸升级后的夜景,为这座渝东南小城注入了魔幻景致;船舱内,彭水特色美食满足了大家的舌尖诱惑。
  如果说乌江夜游是舒缓的“轻音乐”,那么阿依河漂流就是乘风破浪的“打击乐”。
  阿依河被誉为“巴渝新十二景”之首,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阿依河漂流全长13公里,是重庆境内最长的漂流河道,被誉为“西南第一漂”。景区分为峡谷观光区、步游观光区、竹筏观光区等多个功能区,对外开放八大游览项目:峡谷听音、竹筏放歌、碧潭戏水、浪遏飞舟、情定苗寨、青龙天梯、青龙洞和青龙谷。
  从踏入景区的那一刻起,苗乡非遗便如影随形——国家级非遗拦门酒迎客仪式为游客洗尘;漂流途中,“木叶对歌”环节让峡谷回荡起古老情歌的旋律;而“水仗迎客”则将苗族热情融入浪花飞溅的欢乐中。
  当游客穿越激流险滩,突然转入平缓河段时,岸边飘来苗家姑娘清亮的木叶情歌,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苗乡秘境。夜幕降临,升级版的篝火晚会点亮山谷。融入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苗鼓、苗迪等时尚元素,传统踩花山舞蹈与现代节拍奇妙交融,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彭水县相关负责人说,漂流是高山避暑纳凉的重要组成部分,阿依河景区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山高谷深,河水清幽,游客可以乘坐竹筏顺流而下,享受清凉和逐水的乐趣。一直以来,彭水都将漂流和避暑深度绑定,并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互动体验活动,使得游客来了不只是简单嬉水,而是在水上“穿越”过程中,感知不一样的苗乡风情。

逛转夜市 乐享九黎城

  自从高铁开通后,彭水蚩尤九黎城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不仅是旅游集散地,还形成了夜市、夜游经济。
  早在高铁开通前,彭水就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如何让九黎城的游客,从过境游到过夜游?
  为了打造夜景,该县文旅部门携景区负责人辗转多个网红夜经济城市进行了考察,并邀请打造网红夜游项目——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团队,上门辅导九黎城夜景项目的打造。
  最近一年,九黎城的夜经济变得热闹起来。
  不少旅游团都推出了“夜游九黎”产品,选择夜游的游客,自然带来了住宿需求,延长了景区的收益链条。
  高铁一通,与彭水西站比邻的九黎城,成为了全县各大景区旅游的集散地。庞大的人流,进一步带动了夜经济。在夜景、夜市的双重赋能下,避暑客们纷纷在太阳落山后,悄然下山来逛夜市,淘手办、赏非遗,顺便觅食。
  “卖货郎”手推推车,展销当地特色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场景式消费体验;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苗乡儿女则用地道美食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荞面、都卷子、神仙豆腐、心肺米粉、郁山三香、晶丝苕粉等苗族特色美食广受好评。
  夜色中的九黎城,身穿苗族服装、头戴华美银饰的“模特们”,成了当地一道特色风景。
  一家旅拍店店主透露,自夜游活动开展以来,门店客人暴涨,很多游客天未黑就来排队租衣服,平均每天要接待近两百人。
  “白+黑”的无缝融合,沉浸式的苗族风情体验,每晚上万人融入九黎城,赏“九苗”观“六馆”,全方位感知彭水苗乡的独特韵味。
  彭水县商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彭水没有将摩围山、阿依河、九黎城分开看待,而是统合到一起做避暑经济的文章,三大景区从物理空间看并不接壤,却都蕴藏着避暑消费的潜能,将其串接到一起,就会形成1+1+1>3的显著转化效应。为此,该县将持续推出针对性的避暑消费活动,让游客耍好,把消费留下,并将彭水的好印象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