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773期 >2025-07-28编印

一次跨越古今的完美“合著”
刊发日期:2025-07-28 阅读次数: 作者:谢凤  语音阅读:
  

谢凤

  石刻入卷,古今合璧。7月25日-28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行。作为本届书博会的2个分会场之一,大足分会场设置在大足石刻核心景区,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书博会”,千年石刻与书香盛宴共同完成了一次跨越古今的完美“合著”。
  书博会前身是全国书市,始于1980年,是我国出版领域最早设立的博览会之一,与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一起,成为我国图书业界的三大盛会。这是书博会时隔18年重回定名地重庆,也是书博会首次将分会场落地世界文化遗产地。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宏伟典籍。每一尊佛像、每一幅经变图,都不是冰冷的岩石,而是精雕细琢、意蕴深厚的历史章节——享誉世界的“千手观音”,不仅是艺术奇观,更是古人以无言之石书写的慈悲与智慧之书;“父母恩重经变相”如一幅幅古老插图,生动描绘出孝道伦理的深邃内涵;“牧牛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告诉人们修身养性如牧牛的哲思……大足石刻就如一位沉默千年的“石中书圣”,以精妙绝伦的雕刻语言将世俗伦理镌刻为不朽篇章,让石壁成为承载思想的永恒载体,使无字之处也生发出无穷的精神回响。被石刻文化及与之相伴相生的五金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大足,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气息浓厚,这也正是此次书博会分会场落户大足的重要原因。
  大足分会场精心策划的“石刻入卷·数字焕新”主题展陈,深度解构大足石刻的千年密码,让现代书页在千年石窟前徐徐铺展。步入现场,观展者就感受到,一边是雅致宋韵和浓浓书香,一边是可感可触的数字化呈现。借助图书、数字、文创产品等载体,大足石刻文化以“时代化”“时尚化”“生活化”的姿态,跨越千年岁月与当下对话,并通过书博会,完成了新的活化利用与转译。
  由此,“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书博会”也更凸显出多重意义。它以书香为引,吸引更多目光聚焦石刻,让人们在沉浸书香的同时,深刻感悟石刻作为“石书”的永恒价值。当父母带着孩子,翻开《石窟艺术与鉴赏》,或驻足欣赏一幅石刻画作,或对一个石刻文创爱不释手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古老智慧便如涓涓细流浸润幼小心田。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承,正是文化遗产融入当下生活的生动实践。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书博会正是唤醒这份自觉的契机,它让石刻从被瞻仰的客体,转变为可阅读、可对话、可传承的“石上之书”,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之中。
  书博会终会落幕,但大足石刻与书博会共同完成的这次“合著”,却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启示:文化遗产并非尘封于时间胶囊的冰冷标本,当与书籍承载的智慧、技术赋予的翅膀相遇,那深埋千年的文化基因便能苏醒并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