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 邓小强 毛双 侯小梅余佳熊敏秀)7月25日—26日,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冉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吴佳骏,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强分别做客书博会文学创作分享会,与广大读者一起畅谈读书感受。
7月25日,冉冉围绕“阅读、发现与创造”的主题,分享了她的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背后的创作故事与文学感悟。
“没有广泛的阅读,我就不会有那些发现。”冉冉首先谈到,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她看来,阅读的范围应该非常宽广,既要读历史、经典名著,也要关注社会百态和大自然的启示。除了书本知识,冉冉特别分享了“阅读社会”的亲身经历。在十年时间里,她持续深入乡村、社区、医院和心理咨询工作室走访,与催眠师、心理咨询师以及许多受失眠困扰的人深入交谈。正是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度“阅读”,让她真切地看到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并点燃了她创作《催眠师甄妮》的强烈愿望。“阅读社会,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她这样描述这部小说的缘起。
最后,冉冉还谈到她创作这部小说的期望。她希望《催眠师甄妮》这部聚焦心理疗愈、映照时代精神困境的作品,能够传递温暖和向上的力量,为更广泛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受抑郁和失眠困扰的人群,带去精神上的慰藉与启发。
7月25日,吴佳骏和嘉宾们分享了阅读与写作的心得。
在吴佳骏看来,阅读可以从书中看到别人的人生和故事,成为开拓自我眼界和前行路径的通路,让人看到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考方式,让写作者在不断地挖掘和探索中,逐渐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
7月26日,李小强做客文学创作分享会知识讲座,为广大读者解析大足石刻文化。
为什么大足石刻会出现工匠署名?为什么会在署名前刻上“处士”“攻镌”称谓?带着这些疑问,李小强介绍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大宋攻镌——在大足石刻之间》的主要内容,对这些谜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足石刻是一座宝库。”李小强认为,大足石刻具有一个合理化程度很高的规划。因为宝顶山山顶有水塘,工匠结合地形特征,设计了暗渠直通下来的九龙浴太子造像,使得龙口中的水常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圆觉洞排水龙口暗渠的设计,也是巧夺天工。“大足石刻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高度统一,令游客往往叹为观止。”李小强说。
与互动时,文学大咖们针对读者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提问,积极进行了回应。“到生活中去,生活总会给我启发。”“阅读和写作就像放水养鱼,我们是那条鱼,而阅读和写作就是滋养着我们的水体。”“相知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提纲挈领式的回答,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