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田家炳中学高二○二六届十班 兰朝亿
九月的风裹挟着香樟树的清冽涌入教室,我攥着书包带站在走廊,望着往来如织的新同学,突然觉得这所重点高中的校徽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课桌上堆砌的教辅书像一座座沉默的碉堡,将我与欢声笑语隔绝成两个世界。
直到某个秋雨绵绵的午后,教学楼转角处那张鹅黄色的海报撞入眼帘。心理社团的招新启事上,手绘的向日葵正破开云层,那句“让每颗心都找到停泊的港湾”让我在潮湿的空气里嗅到了阳光的气息。
初见袁老师时,她正在给绿萝擦拭叶片。水珠顺着翠色脉络滚落,折射出她眼角细碎的温柔。“焦虑就像缠在脚踝的水草,”她递给我一杯茉莉花茶,“我们要学会慢慢解开,而不是拼命挣扎。”氤氲的茶香里,二十三张课椅围成的同心圆,渐渐融化了初冬的寒意。
“情绪漂流瓶”活动那天,玻璃罐里的彩色便签像海底的珊瑚摇曳。我展开的浅蓝色信笺上,颤抖的字迹正诉说与我相同的困境——考试前夕总在凌晨三点惊醒,掌心冷汗浸透的演算纸,总在交卷铃响时化作漫天飞舞的碎屑。“试试把焦虑具象化吧。”梳着丸子头的女生举起素描本,画中蜷缩的小兽正被温暖的毛毯包裹;戴眼镜的男生哼起自编的减压Rap,押韵的歌词惹得我们笑出泪花。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们的勇气鼓掌。
筹备心理健康月展览时,活动室彻夜明亮的灯光成了校园里最温暖的星子。我们翻遍图书馆的《发展心理学》,在旧书市集淘来泛黄的弗洛伊德手札,将晦涩的理论编织成生动的漫画故事。当展板上跳脱的卡通大脑遇上梵高的星月夜,前来参观的教导主任都忍不住摘下眼镜细看。讲解那天,我指着“压力曲线图”对学弟学妹说:“适度的焦虑是成长的燃料,就像小提琴的琴弦,需要张力才能奏响乐章。”有个扎蝴蝶结的女孩悄悄塞给我手作书签,上面画着破茧的蝶。
现在每次路过社团活动室,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笑声如风铃摇曳。那些共同缝制过沙盘模型的手,传递过纸巾的手,在校园义卖会上紧握的手,早已织就无形的网,稳稳托住每颗年轻的心。毕业册上袁老师赠言:“光不仅存在于追逐的方向,更在互相照亮的路上。”合上相册时,晚霞正为教学楼镀上金边,而我知道,有些温暖已化作永恒的光源,永远驻留在青春最珍贵的坐标里。
点 评
文章开篇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压抑氛围,与后文心理社团带来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课桌上堆砌的教辅书像一座座沉默的碉堡”,生动形象。叙事流畅,通过“情绪漂流瓶”“筹备展览”等事件展现了社团活动的意义和成员间的互助。结尾的感悟升华了主题,体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描写略显冗长,可以适当精简,使文章节奏更加紧凑。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展现了青春的迷茫与成长。
(指导老师陶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