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五年级六班杨茗策
花朵的开放需要阳光的沐浴,小草的嫩绿需要雨水的滋润,雄鹰的自由需要蓝天的广阔,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
而我家也有代代相传的瑰宝——节约粮食。儿时的我对待吃食总是特别地挑剔,这不吃、那不吃。尤其是每次吃饭时,我的饭碗旁总有我挑出的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为此我和奶奶发生了许多次争吵。
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我们家的电饭煲烧饭总是会在下面结锅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饭不能吃。我总是把这些锅巴倒掉,有次被奶奶看见了,她老人家又开始了对我进行节约教育。我不服气地说,这都不能吃呀,干吗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从我手上接过电饭煲,然后倒了些开水在里面,泡了一会儿,再用电饭煲煮一下,倒出来留着下顿吃。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开玩笑地对奶奶说:“奶奶,你真会动脑筋呀”。奶奶听了我的话,板着脸对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老人家是经历了饥荒岁月的,知道粮食的宝贵,我不是小气,只是觉得这样真的很浪费。”
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我的妈妈也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妈妈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一口菜,家里的剩菜剩饭她都照单全收。不仅她自己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她甚至还时刻督促我好好吃饭,每顿饭都要我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在她们的高压政策下,从小我就养成了“吃多少,盛多少”“顿顿光盘”的好习惯,这样的习惯一直伴随我走到现在。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我们向往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人与人的互助,家与家的和谐,是充满色彩、洒满阳光的五彩世界。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看繁华落尽,生命中唯一生动、鲜亮的,便是这一份精神,一份家的温暖。
点 评
文章以自然生动的排比开篇,巧妙引出“节约粮食”的家风主题。通过描写儿时与奶奶在处理锅巴问题上的矛盾冲突,以及妈妈对自己的督促,将两代人传承家风的过程刻画得真实细腻。文中对奶奶节约行为的细节描写生动,如奶奶处理锅巴的方式,让节约精神跃然纸上。结尾以诗意的语言升华主题,点明家风的深远意义。若能在叙述中加入更多自己内心转变的细腻描写,展现家风对自己思想的深刻影响,文章会更加精彩。 (指导老师旷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