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新芽总第762期 >2025-07-11编印

童耕园
刊发日期:2025-07-11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宝顶镇实验小学六年级三班吴婧馨  语音阅读:
  

大足区宝顶镇实验小学六年级三班吴婧馨

  在学校操场的东北角,有一块挂着“童耕园”牌子的小菜园,那里藏着我们成长的秘密。
  松土那天,我的小锄头撞上石块,“当”的一声震得手心发麻。彭雨欣蹲在过道上捡石块,一不小心指尖就碰到了蚯蚓冰凉的躯体,顿时她整个人像触电般缩回手,弹跳起来,踉跄着后退了几步,她瞪着惊慌失措的眼睛,望着那条疯狂扭动的“红绳子”,苍白的嘴唇微微发抖,沾着泥土的右手悬在半空,仿佛被施了定身术的稻草人。老师见状连忙走过来,轻轻捏起扭动的红蚯蚓,放回土里,笑着说:“这是土地爷爷派来的免费松土工。”我们笑作一团。陈杨杰学着他爸爸耕地的样子,把裤腿卷到膝盖,弯腰劳作,看起来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庄稼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阳光正透过云层,把童耕园新翻的泥土气息送往学校的每个角落。
  播种时我们闹了不少笑话。调皮蛋刘荣涵偷偷舔了舔南瓜子:“怎么不甜呢?”急性子陈义奎用力过猛,发现自己把种子埋得太深,连忙用手指刨土,指甲缝里嵌满黑泥。最有创作灵感的蒋缓缓,只见她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摆成爱心形状,然后轻轻盖上一层细土。
  持续的高温把菜园烤成了沙漠。南瓜叶耷拉着脑袋,老师带领我们用树枝杂草给蔬菜搭遮阳棚。
  最惊喜的是一个清晨。值日生罗友斌兴冲冲跑进教室:“开花啦,我们种的南瓜开花啦!”我们涌向菜园,看见南瓜花像金色小喇叭面对朝阳吹奏。几个喜欢美术的同学画了几张观察图。
  童耕园的丰收季节是喜人的。最大的南瓜足有篮球大;莴笋碧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像穿着翡翠百褶裙的芭蕾舞者。花菜穿着棉花糖做的云朵裙,在晨风里跳圆圈舞。四季葱沾着少许泥土的根须,像刚梳过的麻花辫发丝。郑明涵突然举起手掌:“看!”原来我们每个人的掌纹里都沁着淡淡的草绿色,那是童耕园留给我们的成长印章。
  现在,童耕园里站着一个稻草人,轻轻飘动的彩带,仿佛在吟诵那句永远年轻的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点 评
  小作者从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劳动教育的诗意空间,敏锐捕捉到松土时蚯蚓引发的慌乱、播种时舔南瓜籽的童趣、高温下搭遮阳棚的协作等典型场景,细节描写特别传神:彭雨欣“定身术稻草人”的定格画面、罗友斌“兴冲冲”的报喜姿态,“悬”“嵌”“沁”等动词的精准选用,记录了手掌染绿、指甲嵌泥等富有生命质感的成长印记。
  文末“芭蕾舞者”“云朵裙”等比喻将蔬菜拟人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对古诗的两次呼应,让传统农耕与校园实践形成时空对话,赋予校园菜地浓郁的文学色彩,突破了劳动教育的传统说教模式,化作欢乐的成长过程。
(指导老师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