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回龙中学七年级一班龙瑞
九月的风,裹挟着稻谷的清香,拂过沉甸甸的稻穗。它们低垂着头,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村庄里,人们却面露愁容,因为收割的难题如乌云般笼罩心头——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这么多稻子怎么收得完?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一辆红色的庞然大物缓缓驶来,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收割机来啦。”村支书兴奋的喊声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我好奇地挤在人群中,仰头打量着这个“钢铁巨兽”。它有着巨大的轮子,前面伸出一个方形的“大嘴巴”,里面排列着锋利的锯齿。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收割机驶向稻田,所到之处,稻秆齐刷刷地被“吃”了进去,后面的“大肚子”不停地吐出扎好的稻谷。
“太快了。”王大爷激动得直拍大腿,“这一亩地,以前我们老两口得忙活一整天,现在半个钟头就完事了。”他眼角泛着泪光,那是喜悦的泪水。接下来的日子,这只“铁牛”在田间来回穿梭。金色的稻海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袋袋鼓鼓囊囊的稻谷。傍晚时分,村民们聚在一起,空气中飘荡着新米的清香,和着人们的欢笑声。“记得我小时候,收稻子可遭罪了。”李叔点燃一支烟回忆道,“天不亮就下地,弯着腰一干就是一整天。”他指了指远处的收割机:“现在好了,这铁家伙比十个壮劳力还顶用。”这只“铁牛”不仅改变了收割方式,更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它让辛劳一辈子的农民第一次体会到了“轻松收获”的滋味。
秋收过后,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有了这台机器,大家腾出时间搞起了副业。何大爷养起了土鸡,龙婶做起了手工豆腐,爸爸筹划着建蔬菜大棚。村里还成立了农业增收组,准备添置更多农机。
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炊烟袅袅的村庄,我仿佛看到了更美好的明天。这只“铁牛”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新生活的大门。而我知道,在科技的力量下,农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
点 评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业机械化给传统农村带来的深刻变革。文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将稻谷飘香的丰收喜悦与劳动力短缺的现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使联合收割机的到来更具戏剧性。
作者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将收割机比作“钢铁巨兽”,既凸显了机械的震撼力,又暗含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敬畏。文中王大爷“眼角泛着泪光”的细节尤为动人,真实展现了老一辈农民面对农业变革的复杂情感。
文章不仅记录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深刻揭示了机械化如何改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从“弯腰一整天”到“轻松收获”,从单一务农到发展副业,这种转变正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缩影。结尾处“金钥匙”的比喻,既点明主题,又寄托了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许。
(指导老师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