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廖雪梅谢智强
5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席红介绍,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已经连续5年被纳入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去年,全市新增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620个,让57万户居民直接受益。今年,我市又启动122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让更多老百姓得到实惠。
为高质量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住房城乡建委以“定制化”改造精准破解痛点。每个小区分别制定更新改造方案,哪些问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哪些设施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就优先改造哪些内容。截至目前,全市改造整治外墙170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6.3万余个、新增活动场地94万平方米,改造水电气管网5762公里,完成加装电梯6752部,提升“一老一幼”、农贸商超、卫生便民等服务设施1万余处,有力解决了一批短板痛点问题。
与此同时,我市以“保护式”改造保留城市记忆。重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不大拆大建,更多采用了微改造方式,保留城市街巷肌理,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民主村大部分老房子、老树木、老巷子都保留了下来,建设厂时期的“西迁”“援建”“复兴”等建筑元素也在改造中被充分运用;忠县狮子坝在改造提升居住设施的同时,加强了对穿插其中的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青石板路等修缮保护,最大限度保留了充满江城居民记忆和三峡移民乡愁的古朴老街。
此外,我市还以“参与式”改造激活各方动能。在改造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收集居民意见,同时推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参与,共同商议改造内容。在改造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推动社会主体参与经营性资产建设,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使用大修资金、让渡公共收益等方式合理落实出资责任。在改造后,组织居民自主选择管理模式,并对改造工作进行复盘评议。通过全过程“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把老旧小区改造成“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