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新芽总第717期 >2025-05-09编印

剪出一个新未来
刊发日期:2025-05-09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龙石小学五年级一班蒋召怡  语音阅读:
  

大足区龙石小学五年级一班蒋召怡

  过年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我和奶奶一起去街上感受新年的喜悦。
  我看见一个不起眼的小旮旯,坐着一位两鬓斑白、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正在聚精会神地剪纸。他像变魔法似的剪出了《年年有鱼》《童子拜观音》等图案。我在心里不禁赞叹道:这位老爷爷手可真巧哇!老爷爷见我喜欢的样子就问:“小朋友,你愿意跟爷爷一起剪纸吗?”“当然!”我连声对爷爷说谢谢。
  爷爷说,今年是蛇年,我们剪条灵蛇吧。我铆足了劲儿,决心把这条灵蛇“拿下”。爷爷拿出一张红色的纸,双眼微眯,对折,再紧紧地让两条线贴合,再折……折纸步骤完成,他抬眼看着我,我也在有模有样地学着。
  接下来就是裁剪了,爷爷一剪一合,游刃有余,几个回合,一只蜿蜒敏捷的灵蛇就跃然纸上。而我初拿剪刀,显得十分笨拙,一个不留神,彩纸已断掉,反复几次,我失去了兴致,嘴里小声念叨:“这个剪纸,咋这么难啊?早知道还是不挑战了,唉!”老爷爷看出了我的焦虑,便更加耐心地指导:“咱们的剪纸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心浮气躁的人是学不会的,小朋友,咱们慢慢来。”
  在老爷爷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剪出了一条粗线条的蛇,蛇蜿蜒灵活,打算向这边爬过来的样子。
  剪纸真好玩。后来,我知道了老爷爷姓刘,我央求刘爷爷收我做学生。刘爷爷高兴地答应了。
  我来到了刘爷爷工作室,这里到处是造型各异、题材丰富的剪纸画。有慈眉善目的观音,有悠闲自得的吹笛女,还有充满情趣的乡村风景图……刘爷爷告诉我,大足剪纸历史悠久,剪纸也是大足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要学,就要认真学。
  我记住了刘爷爷的话。从此以后,我就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做完作业,有时间我就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各种图形。手指不小心剪出血来,用嘴吸几下又继续。今年三月,我的剪纸作品《宝顶山下放牛娃》在学校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中获得了一等奖。
  家乡大足每天都在发生着崭新的变化。作为石刻之乡的孩子,我应该传承这门艺术。用剪纸去表现生活,用剪刀剪出一个新未来,剪出一个新世界。

点 评
  这篇作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习剪纸的难忘经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整体表现十分出色。文章开篇通过热闹的新年氛围自然引出剪纸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尤其是学习剪纸时从兴致勃勃到遭遇挫折、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将情感变化与剪纸技艺的学习紧密结合,使内容真实可感。文中对刘爷爷的神态、动作描写精准到位,如“双眼微眯,对折,再紧紧地让两条线贴合”,既展现了剪纸过程,又体现出传统技艺的精湛。结尾升华主题,表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立意深刻。若能在描写剪纸作品时运用更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画面感,文章会更加精彩。

  (指导老师姜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