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新芽总第713期 >2025-04-30编印

种菜
刊发日期:2025-04-30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三驱镇石桌小学六年级二班谭雯倩  语音阅读:
  

大足区三驱镇石桌小学六年级二班谭雯倩

  “快来啊,我们的菜长大啦。”随着同学的欢呼声,我们班的人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奔向学校的“开心农场”。阳光照在菜地上,绿油油的青菜在微风中摇晃,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记得之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光秃秃的地。老师带我们松土、施肥,那时候我的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疼得我直咧嘴。还有同学蹲在地上用小铲子挖坑,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同学,也在认真地给每个小坑里放种子,生怕放多或放少了。“要轻轻地盖土,就像给小宝宝盖被子一样”。老师示范着动作。我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给种子盖上了土壤。
  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每天下课都要跑去看一眼。可是好多天过去了,地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在我们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有同学惊喜地发现有小芽冒出来了。我们全都围了过去,只见泥土中钻出了几根嫩芽,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娇小,却又那么顽强。
  从那以后,照顾菜苗成了我们最快乐的事。早晨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它们,下午放学也要跟它们说再见。我们轮流浇水、除草,就像照顾小宠物一样细心。有一次下大雨,我们担心菜苗会被雨水打坏,几个同学冒雨跑去看,发现菜苗在雨中挺得直直的,反而长得更精神了。
  终于到了收获的这一天!我们每人分到了一把小剪刀,老师教我们要从根部剪断。我蹲在地上,轻轻托起一棵青菜,它的叶子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咔嚓一声,青菜落在了我的手心里,我能闻到一股清新的味道。
  午饭时,食堂阿姨特意用我们种的青菜做了汤。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汤。看着大家的笑脸,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劳动后的收获,才是最甜蜜的。
  下午放学时,我回头看了眼我们的菜地,虽然现在空荡荡的,但我知道,很快我们又会在那里种下新的希望。这次种菜的经历,让我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道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这大概就是老师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
  走在回家的路上,微风吹过,带来泥土的芬芳,我的心里装满了丰收的喜悦。

点 评
  作者以劳动实践为切入点,生动记录了班级种植活动的全过程,主题鲜明、情感质朴,展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秀记叙文。
  叙事完整,细节鲜活。围绕“播种—等待—收获”的主线展开,时间脉络清晰。善于捕捉细节,尤其是“像给小宝宝盖被子”的比喻,将孩子的天真与劳动的细致巧妙结合,充满生活气息。
  语言灵动,善用修辞。拟人手法贯穿全文,“青菜招手”“菜苗说再见”等表述赋予植物灵性,体现童真视角。结尾“种下新的希望”双关语运用自然,升华主题不显生硬。
  情感真挚,以小见大。从“疼得直咧嘴”到“觉得汤最美味”的转变,暗含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变化。结尾由个人体验延伸到“珍惜粮食”“耕耘与收获”的道理,既有成长感悟,又呼应社会倡导,体现了记叙文“事理结合”的写作要求。
  可增加种植中的挫折记述,如菜苗生虫、同学争执如何照料等,通过解决困难深化主题。
  (指导老师龚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