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龙水镇第一小学三年级三班谭馨蕊
刚转学到龙水一小时,我像棵含羞草缩在教室最后一排。课桌里摆着十二块彩色积木,叠了又倒,倒了又叠。
直到那天午后,唐老师蹲在我的积木城堡前,蓝裙子像飘动的海水,温柔地问我:“小蕊,想不想用文字搭建更美的城堡?”她牵着我走过挂满水墨画的走廊时,我闻到她袖口淡淡的茉莉花香。推开阅览室大门的瞬间,阳光正从彩色玻璃窗跳下来,把《绿野仙踪》的封面照得发亮。我伸手拿起书翻开,很快被书中多萝西的勇敢和执着深深吸引,我发现黄砖路上的小脚印竟和我颤抖的手指一样,都在寻找勇气的密码。
从此,我的阅读存折里开始生长奇妙的故事树。唐老师总把新到的书放在我能踮脚够到的地方,她说:“好书会自己找到需要它的孩子。”课间,捧着书蹲坐在图书角阅读,我找到了快乐。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我鼓起了全部的勇气走上讲台,讲述《狐狸小学的插班生》的故事。忽然我看见台下唐老师竖起的大拇指,看见同学们眼睛里亮晶晶的期待,我听见自己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学校“上善若水 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就如潺潺的溪流,以它的温柔与灵动,滋润着每一个如我一般在成长中有些迷茫的孩子。
午休时的“图书漂流站”,操场边的阅读明星海报,还有每月更新的“师生共读”书单。这些像春雨般温柔的安排,让我在触摸文字时,不知不觉就长出了想象的翅膀,学会了用美好的眼睛看世界。
上周,唐老师在我的阅读存折里盖了第100朵小红花,还给了我个会发光的“徽章”。现在我成了“荐书小使者”,每天中午为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读故事。每当走过“图书漂流站”,总会驻足观看低年级同学踮脚取书的模样。那些摇晃的小辫子,多像当年的我啊。
上善若水。我想:我们学校的书香就是最温柔的水流,它流过唐老师为我们读书时的声音,流过同学们交换图书时的微笑,流过每一个在阅览室追逐阳光的午后。在这水流中,我们终将成为既能仰望星空,又懂珍惜泥土芬芳的新时代少年。
点 评
本文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段书香浸润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学校阅读文化对儿童心灵的滋养。字里行间跳动着童真与诗意,既有成长的阵痛,更有破茧的欣喜。
选材真实,结构精巧。小作者从转学初期的孤独入笔,以积木城堡、阅读存折、小红花、徽章等具象事物串联成长轨迹,将“含羞草”到“荐书小使者”的蜕变过程编织得自然流畅。特别是结尾处的“水流”意象,既呼应学校文化理念,又巧妙升华主题。
语言灵动,善用通感。文中“阳光从彩色玻璃窗跳下来”“书页里长出想象的翅膀”等描写,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值得称赞的是对细节的捕捉:唐老师蓝裙摆的波纹、同学们摇晃的小辫子、手指与书页的触碰,这些鲜活的镜头让文字有了温度。
情感真挚,立意深远。作者将个人成长融入集体叙事,既展现书香校园的育人智慧,也传递出新时代少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指导老师肖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