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荣(重庆)
重庆抗战遗址群,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日来,我相继走进重庆抗战核心遗址群,沉浸式感悟那段紧张、惊险、血腥、苦难的抗战陪都重庆的历史。每到一处,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抗战遗址展出的每一件实物,每一幅图片和文字解说,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战时陪都重庆,是抗战文化与英雄历史的交汇点。这里既有文人艺术的坚守,也有普通百姓的乐观顽强,更有包含中共南方局的隐秘斗争,这种多元抗争共同铸就了山城的“英雄底色”。
中山四路是一条充满抗战文化的街道。1937—1946年间,重庆汇聚了内迁厂矿、兵工厂及国际机构,形成了抗战战略大后方。国民政府总统府、行政院等机关都设在中山四路,这条街道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周公馆、中国民主党派博物馆、特园、桂园等旧址。郭沫若、老舍、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等文化名人都曾在中山四路居住和创作,他们通过这条街道了解重庆,并传播这座城市的英雄故事。
走进虎头岩“重庆市人民防空博物馆,了解重庆防空尤其是抗战时的防空历史,防空洞成为生命与团结的象征。走进渝中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大隧道惨案遗址就在这里。
1941年6月5日,日军对重庆实施了大规模“地毯式”反复轰炸,史称“6·5”大轰炸。日机从17:33起飞于湖北宜都、松滋处,分别于19:28,20:47,22:17飞抵重庆空域对市区展开夜袭,持续长达10余小时,造成重庆“6·5”大隧道惨案。市民们平日里习惯于在白天寻找避难所,然而傍晚时分,近郊涌入城市的人流增多,当空袭真正来临时,那些居住在南岸、江北等远郊地区的民众,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及时渡江回家,只能纷纷向城内公共防空洞大隧道内寻求庇护,洞内避难人数较往常激增一倍,一时之间达到万余人,几近饱和。因此,在较场口十八梯防空洞隧道中,由于洞内人员过度拥挤,导致了大量无辜百姓因窒息和踩踏而丧生。
事后,国民政府发表的“6·5惨案”审查报告称,“6·5大隧道惨案”共造成992人死亡,151人重伤。但社会各界一致怀疑国民政府瞒报死亡人数,认为这一数字绝不可靠,甚至有幸存者称遇难人数达到2500人之多。
日机每次轮番轰炸,既有炸弹,又有燃烧弹,当时城市房屋大多为竹木结构,由此轰炸破坏力、杀伤力更大更严重,轰炸时常引发重大火灾,火烧连城。重庆大轰炸到底死了多少人?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在重庆实施了6年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重点集中在1939—1941年,总计218次空袭,出动飞机超9000架次,投弹愈1.15万枚,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领使馆等均遭到轰炸,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死亡,6651人间接伤亡,房屋损毁17452栋,37182间,20多万人无家可归,当时重庆人口约70万,那受害者就占了一半。岂止是人啰,连菩萨都遭难,罗汉寺毁于战火,500多罗汉断手残脚。日寇罪行罄竹难书。
死者含恨,生者怒目,重庆人民,铮铮铁骨。空袭,重庆人民并未被击跨,而是坚定镇静,不被征服,他们在战火中展现出更加坚韧的气节和脊梁。在“6·5”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有市民在残壁上写下“愈炸愈强”四个大字,重庆人用方言嘲讽日军“任你龟儿子炸,格老子我就是不怕”。民众在轰炸后迅速重建家园,这不仅体现了重庆人民绝不屈服的性格,更代表着这座英雄城市不屈不挠的精神。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在1942年6月14日发表广播演说,盛赞:“中国仍屹立不移,足以象征中国不屈不挠意志和决心之重庆,乃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为各自由民族而言,重庆乃联合国家所为振奋之精神的象征……”重庆市政府将每年6月5日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以此悼念抗日战争期间遇难的同胞。
重庆人民为了民族大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涌现出大量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的感人场面。抗时战争期间,川军(包括重庆)出川作战人数约350万,占全国参战军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等28场大型战役,其中伤亡64万余人,包括阵亡26.3万,负伤35.6万余人,失踪2.6万人,其参战规模与牺牲惨烈程度居全国首位。
重庆的工人、农民和全体市民冒着日机狂轰滥炸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保障后方。重庆妇女也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收留、照顾、辅导那些失去父母、流落异乡的孩子,共让3万多名流浪儿获得收留保护,还为前方将士做出了大量的棉衣、被套以及不计其数的布鞋和手套。
重庆抗战,是一部生命捍卫主权,鲜血倾注信仰,硝烟呼唤和平的民族史诗。正是重庆人民在抗战中将民族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不朽精神,为中国抗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和衷共济共同支撑世界东方的抗战防线,坚守国际反法西斯阵线,阻挡了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步伐,并赢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胜利纪功碑——解放碑,象征着重庆的抗战精神。重庆抗战精神是民众意志、革命信念和民族凝聚力的高度统一。其核心在于以集体坚韧与牺牲捍卫国家主权,并在苦难中铸就永恒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重庆抗战历史遗址,直击我的心底,重庆抗战精神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是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最具辨识度的重庆人文精神标识。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将抗战精神融入当代思政课,融入当代发展,传颂英雄故事,传播历史文化,让重庆抗战精神、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做抗战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做新时代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