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710期 >2025-04-25编印

全市“统报统批”低空空域达32块临时起降点39个
批复时间从1个月压缩至1天
刊发日期:2025-04-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杨永芹罗斌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空域改革。在4月24日下午举行的2025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李坚平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统报统批”空域32块、临时起降点39个。特别是我市联合西部战区空军首创全国低空空域需求的“统报统批”、飞行保障协议“统报统签”工作机制,批复时间从1个月压缩至1天,重庆低空实现“想飞能飞”。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抢抓低空经济风口。一年多来,重庆在空域改革、消费领域等领域成绩显著。
  李坚平表示,正是由于去年我市开展的一系列空域管理改革,有效支撑保障了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无人机表演、“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无人机山地物流、无人机邮政寄递、常态化无人机轨道巡检试点、低空智能测绘等应用场景打造。
  在推动重庆低空能力建设方面,启动全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布局低空智能网联系统,与四川签署全国首个跨省低空合作备忘录,已开通5条跨省低空飞行线路,为推动组建“六省一市”跨省低空飞行联盟探索了实践路径。
  在低空消费方面,举行了2024首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低空飞行竞赛季等活动,全市重点飞行活动区域人流量达50.57万人次,飞行架次2220次、飞行小时数1108小时,正在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四季”低空消费品牌。
  今年,我市将持续围绕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和助推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动以下四方面工作:
  首先,强化低空空域智能管控能力建设。在2025年底前,将全面上线全市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低空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全力提升低空飞行安全保障水平。
  其次,推动“AI+低空”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AI+低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构建面向低空经济多场景的行业大模型,加速人工智能与低空产业双向赋能、深度融合。
  再次,我市将发挥空域要素支撑引导作用,强化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政府侧、军方侧等领域用空保障,逐步建立低空空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此外,持续打造低空消费品牌。进一步做响做精“四季”低空消费品牌,系统谋划打造贯穿全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低空消费场景,加快形成空域释放—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