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华
“要健全保护传承工作体系,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建好平台、夯实保障,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这是4月17日下午召开的大足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
4月16日,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了“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大足区正式被设立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消息。这个喜讯,不管是对于大足来说,还是整个重庆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2018年7月26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施行时间为2018年9月1日,为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历史文化保护责任不清、保护规划刚性不足、保护措施不力等问题。该条例的制定适应了新形势下历史文化保护的新要求,旨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重庆记忆。
大足区跻身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说是对大足全域的历史文化保护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凭着大足拥有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历史名园、古树名木、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龙水湖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日月辉映、繁星闪烁,在重庆市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此次大足区委常委会扩大会提出“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有理有据,催人奋进,势在必行。
1986年12月8日,重庆因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命名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认定,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重庆市还没有一个区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全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走在前列理所当然,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责无旁贷,恰逢其时。
当然,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还有不少艰巨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成和优化。比如提档升级大足整体的文化形象品牌,使之具有更大知名度、更高美誉度、更强震撼力;城市文化形象内涵与世界级的大足石刻的匹配度、资源有效整合尚需增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但有效整合串联不够等等,都是需要精雕细琢落实落细的。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委会委员颜毅在《重庆市大足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与建议》中说,挖掘大足历史文化内涵,深化系统研究,讲好大足历史文化的故事,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新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大足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持续提升亚洲、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等核心竞争力。
颜毅认为,依托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差异化发展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主要部分,推动川渝石窟寺实现保护、研究、展示一体化。将川渝石窟寺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基地融入大足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高质量推进以大足石刻成为大足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品牌。
据查阅,现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在大足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众志成城,大足有理由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第143座城市,成为重庆市区县方阵中第一个“吃螃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