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日报记者张晓庆
“信用”二字有多重?于个人而言,信用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于企业来说,信用是行走市场的良好口碑;从城市层面出发,信用更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彰显着城市的开放胸怀与发展潜力。
近年来,梁平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地将信用融入城市发展脉络,积极探索“信用+”模式,不断擦亮营商环境的“诚信底色”。在“信用+”的驱动下,梁平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诚信生态愈发稳固。
“信用+执法检查”
精准监管轻打扰
企业在经营中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产品在各级监督抽检中是否过关?日常监督检查的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当这些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举一动”被评上等级,企业自觉“守信”的主动性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的信用等级为A级,各类检查变少了,这是对企业诚信经营的最好肯定!以后更得依法依规好好经营。”重庆天胜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贺秀芳说。
如何将质量、信用等要素,跟企业实实在在的好处牵上线、挂上钩?梁平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公共信用评价系统实现企业分级分类,将企业分成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并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差异化监管,对守信企业少打扰、失信企业严监管。
“在开展涉企检查时,我们遵循信用等级越高,监管频次越低的原则,对A类企业每季度抽查比例不高于3%,D级企业每季度抽查比例不低于20%,这种基于信用的监管方式,实现了精准靶向监管。”梁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信用+金融服务”
融资解难促发展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资金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这个政策简直就是‘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近日,重庆渝粒乡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据了解,重庆渝粒乡米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食品加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急需资金满足生产运转。关键时刻,重庆农商行梁平支行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及信用情况,依托“信易贷·渝惠融”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为其量身定制授信方案,成功为企业发放8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重庆渝粒乡米业有限公司成功融资得益于梁平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推行。去年11月,该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梁平区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摸排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积极提供贷款支持。
截至目前,梁平区已走访企业13333户、个体工商户46281户、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863家,累计为2864户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近20亿元,打通了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梁平区本着“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原则,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信易贷·渝惠融”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分批次将“推荐清单”推送银行机构,避免重复对接和多头授信。各银行机构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原则,按照本行授信审批条件作出信贷决策,在收齐企业申请材料30日内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
“信用+社会宣传”
诚信理念广传播
“计价秤要按照检定周期及时进行检定,保证数值准确,不要使用‘作弊秤’,坑害消费者。”……连日来,梁平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各集贸市场,一边检查商户的电子计价秤,一边向商户宣传计量常识,督促诚信经营,正确使用计量器具。
“计量关乎民生,关乎日常消费的公平公正。”梁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该局常态化组织执法人员对商户在用电子计价秤进行检查,并联合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开展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手机变“砝码”等活动,通过精准计量守护民生,严把市场公平关。
梁平区各级各部门以信用为导向,积极整合多元宣传渠道,通过发放精心编印的诚信宣传资料,利用户外大屏、社区公告栏、公交移动电视等各类宣传载体,持续滚动展示诚信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并借助媒体平台推送等方式,引导大众积极学习信用知识,自觉遵守信用法规,踊跃传播诚信理念,共建诚信社会。
与此同时,梁平区还将诚信文化与梁平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文化巧妙融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价值理念,营造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浓厚社会氛围。
此外,相关部门通过集中曝光严重违法失信典型案例,针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经营主体,形成有力震慑,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