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余佳文/图)春耕时节,大足区高升镇太和村一派繁忙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三五辆挖掘机正在开垦400亩高标准农田。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一个新的“稻+甲鱼”基地将在这里落成。
据悉,通过5年发展,高升镇已在旭光村、红光村、新光村、太和村建成3000亩“稻甲共生”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形成“一个中心、一个基地、4个综合种养片区”的产业布局,实现年产生态大米750吨、甲鱼60万只,综合产值达4300万元。
在高升镇“稻甲共生”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稻田外沿的环形沟渠中,甲鱼正悠然游动。据基地技术人员介绍:“甲鱼捕食害虫、疏松土壤,其排泄物成为天然肥料,而水稻净化水质形成闭环,较传统种植亩均增收超万元。目前,按照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模式,已建成标准化养殖池42个,配套三级尾水处理系统,确保生态品质。”
“此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高升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旭光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固定就业9人(含脱贫户1人),零工50余人,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万元。
“现在我们正在申报国家级‘一镇一品’示范镇。”高升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镇已形成稻甲养殖、精深加工、农文旅体验的融合格局,下一步将建设甲鱼主题生态园,开发预制菜等衍生产品。“同时,针对技术升级、品牌整合及专业人才引进等挑战,我们计划与川渝两地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培育本土‘田专家’队伍。”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