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洪(重庆)
《哪吒2》自春节上映以来,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中看到了“魔童”成长之路与现代学前教育改革的诸多契合之处。
影片通过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的成长轨迹,生动展现了教育在面对个体差异时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哪吒作为“魔丸”转世,自幼便背负着“顽劣”“危险”的标签。然而,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并未被这些标签所束缚,他们尊重哪吒的天性,发掘其创造力、勇气和责任感等闪光点,最终引导他成长为守护者。这一过程,恰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强调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值得被尊重与发掘。
东海龙王敖光的转变同样发人深省。他最初为敖丙规划了一条“家族使命”的人生道路,但最终意识到自己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这一情节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言:“教育的目标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家长应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帮助他们发掘兴趣和潜力,而非将自身经验强加于他们。
申公豹的成长历程则揭示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他虽出身贫寒,但凭借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最终在逆境中坚守信念,成为“小镇做题家”。这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提醒我们教育不应因出身、背景而有所区别,每个孩子都应有平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实现。
哪吒与敖丙的呼喊:“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彰显了一种“敢闯会创”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社会所需的创新精神。在AI时代,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哪吒2》的成功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并非矫正与规训,而是唤醒与赋能。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有在尊重差异、顺应天性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也强调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学习,促进全面发展。这与电影中“顺应天性”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总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赋能成长,愿每个“魔童”都能在爱与支持中,勇敢地踏上自己的成长之旅,最终成长为一名有为少年。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