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余佳陈安林)日前,记者从大足区卫健委获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梦柳、杨刚毅团队和附属大足医院内分泌科吴绮楠博士团队合作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下丘脑中AZGP1蛋白通过调控瘦素信号通路影响能量代谢的关键机制,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科学依据。
肥胖与代谢紊乱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核心机制与大脑下丘脑对能量平衡的调控密切相关。杨梦柳、杨刚毅团队和吴绮楠博士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的多学科团队,历时多年攻关,发现AZGP1蛋白在下丘脑POMC神经元中扮演着“代谢开关”的重要角色。
该研究显示,超重肥胖人群血液中AZGP1浓度显著降低,且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高脂饮食会抑制下丘脑AZGP1表达,导致AGK蛋白降解,进而阻断瘦素-JAK2/STAT3-POMC信号通路,引发能量代谢失衡和脂肪堆积。相反,通过基因技术增强AZGP1表达,可显著激活棕色脂肪产热、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从而抵抗饮食诱导的肥胖。
据悉,这项研究首次阐明了AZGP1通过稳定AGK蛋白调控瘦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揭示了高脂饮食导致代谢紊乱的核心环节。该团队发现,AZGP1能够以蛋白酶体依赖的方式维持AGK稳定性,而AGK的降解正是瘦素抵抗的关键诱因。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肥胖患者普遍存在的“瘦素抵抗”现象,更为开发靶向AZGP1的减肥药物提供了理论支撑。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大足区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吴绮楠博士长期致力于代谢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杨梦柳、杨刚毅团队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引入的跨院合作团队,此次联合攻关凸显了区域医疗资源协同创新的优势,是附属医院与重庆主城院区深化科研协作的典范。
据悉,《自然·通讯》作为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发表当年影响因子达16.6,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表彰显了重庆医疗团队在代谢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相关专利布局已同步启动,有望为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