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海关所属西永海关的监管下,一列满载265吨老挝优质木薯淀粉的中老铁路回程班列顺利抵达重庆江津小南垭站,随后分拨至重庆及周边地区。此批货物均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实施监管,标志着江津首票“铁路快通”货物入境,为国内饲料加工、食品制造等产业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原料供应。
“铁路快通”即“进出境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是海关总署为促进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发展,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而出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该模式下,无须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直接由海关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的转关运输监管,单趟班列可节省口岸通行时间约24小时,每个集装箱成本降低约200元,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为保障这批货物顺利发运,我们积极推广‘铁路快通’、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快速审核开通舱单相关数据传输权限,协助货物组织运营方——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完成快通申请。”重庆海关所属西永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前办理各种手续很复杂,在始发地报关放行后,还要在出境口岸核销验锁,不仅多产生转关申报、调箱、场地等费用,还增加口岸滞留时间。”参与此趟班列运输的四川癸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感叹,“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我们可以更灵活地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在2024年4月,一批价值2798万元的长虹液晶电视整套散件搭乘中欧班列,从小南垭站出发,驶向白俄罗斯,实现首次“铁路快通”模式货物出境。此次首票“铁路快通”货物入境,标志着江津铁路国际联运班列实现了进出境“铁路快通”模式双向贯通的全新阶段。
“目前,中老铁路运输网已辐射老挝、泰国、新加坡等十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随着江津首票‘铁路快通’模式监管下货物入境,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矿产品可以实现更快速通关,将进一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的运输效率,更好服务西南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