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渝周刊·龙水湖总第671期 >2025-02-28编印

石刻上的时光
刊发日期:2025-02-28 阅读次数: 作者:舒畅(重庆)  语音阅读:
  

舒畅(重庆)

  重庆大剧院内,灯光渐暗。千年时光在舞台上流转,将大足石刻四百余年的开凿史,浓缩于百分钟的光影之间。
  舞剧《天下大足》的舞者们以曼妙身姿,让凝固在石头上的生命重获新生:媚态观音的慈悲、志公和尚的智慧、吹笛女的灵动、沽酒女的温婉,在举手投足间翩然再现。儿子指着舞台上的"小福"轻声问:"赵智凤呢?他怎么不出来?"(赵智凤是大足宝顶石刻的创刻者)。
  我望着这个九岁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大足石刻的文化种子,已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二十五年前,一道关于宝顶山石刻创建者的试题,让我与石刻结下不解之缘。
  那些年,我有幸聆听张划、宋朗秋、陈明光、李传授、龙良骅等学者讲述大足往事。他们是大足文化的守护者,将历史的碎片一一拾起,编织成璀璨的文化图景。在采访中,我常常追问:这些精美的石刻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他们为何而来?史书沉默,唯有山风作答。
  直到今夜,舞剧给了我答案。何必执着于寻找一个个具体的名字?他们是一群人,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正如苏轼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千年前,那些无名的匠人携家带口,在深山崖壁上,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雕刻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舞台上的"小福",从青涩少年到沉稳匠人,他的每一个转身都映照着匠人群像。那些未被史书记载的名字,早已融入石刻的每一道纹路。他们或许独自前来,或许结伴而行,用最精湛的技艺,在石头上书写着永恒的传奇。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舞剧落幕,掌声如潮。演员们两次谢幕,场面令人动容。我望着舞台,仿佛看到千年前的匠人们也在谢幕,他们的身影与舞者重叠,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一刻,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历史,不仅是那些被记载的名字,更是无数无名者的坚守与奉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技艺的执着与对美好的追求,永远值得传承与发扬。
  走出剧院,夜色中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儿子拉着我的手,仍在追问着赵智凤的故事。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好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座城市里,在每一尊石刻造像中,在每一个大足人的心中,都镌刻着一段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