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渝周刊·新芽总第671期 >2025-02-28编印

丝瓜之韵 生命之歌
刊发日期:2025-02-28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六年级十三班蒋博涵  语音阅读:
  

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六年级十三班蒋博涵

  在楼房西侧的一隅,爷爷精心栽下了一株丝瓜秧。起初,我对这株瓜秧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它显得如此瘦小,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其任意摆弄、肆意欺凌;叶片也略显萎靡,带着几分蒿草的枯黄,透出一种半死不活的气息。而它赖以生存的,不过是一个长宽不足一尺的破旧泡沫盒子,那狭小的空间,更像是一座囚禁生命的囚牢。我不禁疑惑:它该往何处深深扎根?又该到哪去汲取生命的养分?在这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它能否顽强地存活?又能否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然而,仅仅一周的时间,这株丝瓜秧便以惊人的生命力颠覆了我的所有猜想。它伸出了柔柔的、嫩嫩的茎须,如同婴儿的小手,轻轻地匍匐在墙边。爷爷见状,找来碎布条,巧妙地结成一张网挂在墙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梳理着它的茎须,将它们轻轻地缠绕在网上。我不禁好奇,为何要为这个侥幸存活的小苗费如此大的工夫呢?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烤得大地滚烫,人们都不敢轻易出门。西墙那扇原本可以一览绿色原野的窗子,也成天紧闭着,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生怕透进一丝热浪。然而,在一个傍晚,当我轻轻拉开窗帘时,一抹绿意瞬间涌入眼帘。丝瓜藤已经顺着网爬满了整扇窗,甚至爬上了墙壁,形成了一张天然的遮阳网,为这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一抹清凉。
  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我不禁对这株丝瓜秧肃然起敬。它的藤已经变得如手指般粗细,藤上蔓延出无数小枝,枝蔓顶端长着嫩绿的茎须,紧紧地缠绕在网上。大大小小的深绿色叶片在风中欢快地跳跃着,宛如一群活泼的精灵。其间,缀满了金黄的花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和细长的丝瓜。它们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羞涩地掩藏在绿叶丛中;有几条丝瓜更是毫无顾忌地悬在外沿,在空中摇摇欲坠,让人不禁为它们捏一把汗。那满眼的金黄,仿佛在一条碧绿的丝绦上绣满了无数璀璨的金边,构成了一幅蓬勃旺盛、朝气四射的画卷。我不禁再次惊叹:它是怎么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又为何能如此顽强地绽放生命的光彩?
  秋风渐起,寒露将至。经过一个盛夏的绽放,许多事物都已褪去了往日的光华,丝瓜秧也不例外。它的藤渐渐枯干,叶子大都变得枯黄,仿佛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老去。然而,当我拨开枯黄的叶片时,却惊奇地发现,依然有零星的花朵在绽放,依然有青绿的丝瓜挂在藤上,它们如同一个个坚强的战士,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昭示着丝瓜秧的坚毅与不屈。
  瞬间,一股强大的能量在我心中升腾。是啊!无论自身的条件如何,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我们都要像这株丝瓜一样,勇敢地绽放美丽的生命之花。它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最 耀眼的光芒。这株丝瓜,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秋日赞歌。

点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丝瓜从弱小到强大的生长过程,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叹。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诗意,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读起来让人感动。
  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用“瘦小”“萎靡”“囚笼”等词语描绘了丝瓜秧最初的弱小,用“柔柔的”“嫩嫩的”等词语描写了它开始生长的状态,用“手指般粗细”“无数的小枝”等词语描绘了它顽强的生命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如“大大小小的深绿色叶片在风中欢快地跳跃着,宛如一群活泼的精灵”等语句,不仅描绘了丝瓜的动态美,更赋予了它生命的气息,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文章结尾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从丝瓜身上获得的启示,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指导老师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