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平(重庆)
元宵节,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故乡,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还有玩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天刚擦黑,街上已早早地就聚集了很多人。男女老幼,他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走上街头,参加民俗活动,观看民俗表演。
长长的街道两旁,形态各异的花灯繁复多样,有虎灯、兔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挂在树枝上,吸引着观灯的群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多彩的灯火,蔚为壮观,还有灯轮、灯柱,火树银花,灯光如昼。
红红的木架上挂满了写有谜语的灯笼,猜中一条谜语可奖励一角钱,小孩们不管自己猜对没有就撕下盖住谜底的红纸条,结果是大多数都没猜到,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其实,猜不猜中并不重要,从这过程中所感受到节日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灯谜刚猜完,几声锣鼓声响,远远看见旱船缓缓划来。旱船做得非常好看,上面画上玉米、小米、水稻,写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字样。旱船里坐着一位标致的姑娘,轻轻地划动着船浆,游走在人群里,一个画着花脸、手摇扇子的人在前面引路,做着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使得观众开怀大笑。
玩龙灯当属重头戏,往往最后才出场。两条巨龙龙角粗壮,眼睛如炬,龙须飘飘。十几个壮汉,头戴草帽,穿着一件单衣,舞动着龙杆,让两条巨龙时而如水中遨游,时而像在云中腾飞,时而高耸,时而低下,婉蜒腾挪。打铁花的师傅向空中抛撒铁水,飞溅的铁水在龙灯周围开出美丽的铁花,使两条巨龙更加熠熠生辉,霞光满天,流光溢彩。在一片欢呼声中,两条巨龙不停地给观众拜年。
元宵节,也是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日子。在那灯火阑珊处,小伙儿多么期待姑娘匆匆的一瞥,那如月娇羞的面容从此就烙印在心里。如《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无意中掀开了薛绍的面具,如《步步惊心》中自由洒脱的十三阿哥邂逅了绿芜,如诗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男少女们多么希望“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玩到兴致处,再来一碗家乡的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芝麻、花生、豆沙、果仁等为馅,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用汤煮,有团圆美满之意。
今年过年不回家,故园今夕是元宵。我仿佛听见卖元宵的吆喝声从故乡传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