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记者羊华
过去,荣昌区文化“珍珠”很多,却没有串珠成链,只能在“小而美”中徘徊;现在,“珍珠”串连成闭环,集全区之力打造的“千年荣昌”城市文化品牌,已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场景。
老歌谱新曲
文体旅活动一场接一场
文体旅活动一场接一场,一年办了近两百场,荣昌区文旅委没有时间松劲——蛇年档期的活动又接连推新。
线下,在春节与元宵节之间有几天的空档,区领导研究了排期表后,让文旅委加了一档大巡游活动,各镇街将带着非遗技艺和文旅节目,为荣昌群众和游客献上一场互动盛宴。
线下,在外打拼的荣昌籍网友,纷纷向“荣昌文旅”的社交账号喊话,希望其能多制作好玩、好看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荣妈,快更新节目啊”“荣妈,我这次回不来了,过年氛围全靠你了,你不会让我失望吧”……
在一声又一声的“呼喊”声中,被粉丝称作“荣妈”的荣昌区文旅委,官方社交账号短短几年就积累了13万粉丝,这个数据排在全市前列,在渝西片区排名首位。
“荣昌文旅”社交账号,已成为该区展示文旅活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不仅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荣昌游子,很多国际友人也是通过爆款视频,了解到了荣昌这座既有底蕴也很好玩的千年古城。
荣昌区文旅委副主任张志秀告诉记者,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深入实施,每个月都会有国外游客来荣昌打卡,不久前的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就先后吸引过来上百名外籍人士,他们中有很多是旅游人气博主,经过一趟丰富的沉浸式行程,反过来又成为了“千年荣昌”的推荐官,这也是“荣昌文旅”不断涨粉的奥秘所在。
网红能拉升“短期流量”,但荣昌区谋求的是“长红”。
文化和旅游消费,注重的是体验,在满足感官体验方面,荣昌区更是做足了功课。
听觉方面,先后创作了《千年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原创音乐,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视觉方面,民俗演艺活动,每逢传统节假日就会上演,即将到来的春节,荣昌区就专程安排了一场大型无人机光影;触觉方面,荣昌陶艺等非遗体验名声在外;味觉方面,以“荣昌卤鹅”“羊肉汤”著称的这座美食之城,挖掘美食200多款,10款菜品入选“渝味360碗”,数量为全市第二。
“吃饱喝足”,荣昌马拉松等“体旅”活动,则主打一个沉浸式互动,让游客和体育爱好者,有机会融入荣昌人的生活,并更直观地了解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
承办过多场活动的重庆市万灵山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介绍,去年一年,全区共组织了180多场文化体育和消费活动,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场,这也为“千年荣昌”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积累了人气。
“每年、每场活动都要求做出新意,极大地锻炼了团队的活动策划运营能力。”张宇笑着说道。
老树绽新花
从夏布小镇看文化重塑
精彩纷呈的活动,算是锦上添花,要实现“长红”拼的却是内在功夫。
荣昌区连年举办“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等大型节会,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持续输出“软实力”。
将“沉睡”的文化资源盘活,是荣昌区“老树绽新花”的又一打法。
张宇告诉记者,场景丰富的夏布小镇,由于项目建设方运营不力,建成之后始终没有火起来。去年,区领导多次召集文旅、商务等部门会商,决定把这一“沉睡”的文旅街区重新盘活。主要的路径有两个,一是把很多文旅和消费活动安排在夏布小镇,持续为其引流;另一个抓手,是在夏布小镇打造夜市,该公司先是对这里的文旅业态进行优化,接着做了灯光美化工程,再由荣昌区区商务委等部门引入各怀绝活的文化美食摊贩,将这座落寞的“小镇”彻底激活。
白天逛街市,晚上逛夜市,已成为游客打卡荣昌的重要选项。
来自荣昌区文旅委的数据显示,夏布小镇目前的日均客流量突破一万,是夜市推出前的十倍。
夏布小镇在全市同类文旅街区中也名列前茅,并已成功创建为市级旅游休闲街区。
夏布小镇是荣昌区重塑文化旅游精品的一个缩影,同样迭代升级的还有万灵古镇、安陶小镇、荣昌陶博物馆、唯美陶瓷博览中心等文旅载体;此外,该区还全新打造了邓在军电视艺术馆等文化地标14处,建成全民健身公园等文旅场所9个,并常态化开展窑王祭祀、民俗巡游等沉浸式、互动式展演,形成了旅游强磁场。
在文化传承保护和价值挖掘方面,荣昌区亦走在前面。
不久前召开的川渝地区重要考古发现报告会,两省市评选的“2024年度川渝地区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其中,荣昌区“刘家庙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和“清流墓群”就占了两个席位。
刘家庙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是一处较为体系化的石窟寺遗址,对于认识川渝地区中小型石窟寺的布局、窟前建筑形态、瘗埋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清流墓群则是迄今重庆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北宋中晚期官员家族墓群,为川渝地区北宋石室墓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尺性案例。
荣昌区文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为深度挖掘“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底蕴,该区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契机,加大对全区文物资源调查保护研究力度,为打造“千年荣昌”文化品牌和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提供重要支撑。
在“千年荣昌”的品牌思维引领下,一边做好文化资源保护,一边注重文旅载体开发,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老城开新局
“千年荣昌”筑城市品牌
经过不断的跨界融合和活动引流,“千年荣昌”取得了亮眼的转化成果,但距荣昌人的预期还有距离。
据荣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三年的“千年荣昌”城市品牌建设目标中,该区力争实现“三个新跃升”,文旅产业方面,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5%,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4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突破130亿元;文旅产品供给方面,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6个,大型文体旅活动达到180场次,争创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活动)达到400场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30个以上,年度研学旅游人次达到20万以上。
为此,该区将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以主动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为牵引,构建“一核两重三线”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完善文旅发展配套,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对全区旅游配套进行提升改造;丰富文旅新业态,着力将“景点观光游”转变为“体验游”“悠闲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个体工商户制度”为契机,对全区能够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商家、点位等进行全面梳理,分区域、分领域建立旅游服务资源管理库,打造荣昌文旅全要素“实景地图”;育强经营主体,梳理拟开发文旅资源,分批发布文旅发展机会清单,引进区内外优质文旅企业参与建设、参与运营,提升文旅市场化水平;构建“千年荣昌”公共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更好发挥“旅游+百业”的融合叠加效应,用重大项目带动文旅“全面开花”,推动全区“处处有文旅、行行加文旅”;加强党的领导,筑牢文旅发展根本保证,区级层面和各职能部门每月集中调度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品牌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荣昌区不仅有初心,也有定力,“千年荣昌”在已取得良好口碑的当下,又围绕未来的进阶做了新一轮布局,就像这里的“千年炉火”一样,从未熄灭,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