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渝周刊·龙水湖总第640期 >2025-01-10编印

安静的核桃树
刊发日期:2025-01-10 阅读次数: 作者:李黄英(重庆)  语音阅读:
  

□李黄英(重庆)

  “小雪今天好漂亮,看这边,老师给你拍照!”在我的手机摄影框里,小雪的头依旧低垂着。“小雪,乖。”我拍了拍带来的鼓鼓囊囊的口袋,“拍完照吃这个!”我故作神秘的话语,伴随着夸张的击打声,吸引了小雪的注意,她缓缓地抬起了头。
  “看!棒棒糖!”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彩虹图案棒棒糖,小雪笨拙地伸出了手,脸上终于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老师,辛苦你们了,喝点水吧。”小雪的爷爷递过来一杯水,“还是你们有办法,娃儿现在会帮着做事了……”看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听着他亲人般的絮叨,我实在不忍心立即告诉他,孩子已经到了毕业的年龄,今天是我们给孩子上的最后一次课,刚才的照片是用来办理毕业证的。
  小雪是一名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小脑萎缩,她不会说话,手指也不灵活,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因病去世,母亲无法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离家重组家庭,从此杳无音信。如今,照顾她的爷爷奶奶已经70多岁了,经常生病,而她居住的乡镇距离城区17公里,接送小雪上学成了大问题。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带班教师为小雪送教上门。
  第一次去送教是在炎热的夏季,乡村公路正在进行改造,车辆实行单向放行。17公里的路程,车子走走停停,足足费了一个多小时。汽车在刚铺成的尖锐大石块上蜗牛般爬行、碾压,发动机的轰鸣声与前面汽车冒出的黑烟混杂在一起,让人心里翻江倒海,身上黏黏糊糊,别提有多难受了。
  车子停下后,我休息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注意到一个瘦瘦的女孩坐在一张条凳上,头羞涩地垂着,不时偷偷瞟我们一眼。她无疑就是小雪。
  我和小雪的爷爷聊了一会儿,了解清楚小雪在家的一些情况后,就拿出教具准备上课。然而,小雪的爷爷却冲着我们直摇头:“你们几位老师好好休息下吧,不用费力气讲课了,反正讲了她也不懂。”说完,老人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这叹息沉沉的,压得他的背又弯了一点,他的眼睛也湿润了。那晶莹的光,刺得我的眼睛发疼,鼻子发酸。
  我连忙安慰他:“老人家,我们从城里赶过来就是为了教小雪,能教一些是一些啊,您得有信心。再说,你们老了,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啊……”老人赞同地点点头,牵着小雪朝我们走来。
  “小雪,我是李老师,你想不想吃饼干?”小雪抬起头,盯着我手里的饼干。
  “想吃就伸手拿。”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像一片雪花那样轻柔。小雪的目光从饼干转移到我的脸上,见我一脸笑容,她脸上绷紧的肌肉也慢慢放松下来。几秒过后,她小心翼翼地伸出了手。
  “小雪真棒,拆开口袋拿饼干吧!”在我的鼓励下,她尝试着去撕饼干的包装袋,但右手指却僵硬得不受控制,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担心她产生畏难情绪,我赶紧伸出右手轻轻捏住她的手指辅助。我们共同努力着,一点点撕扯着口袋。不一会儿,口袋破了,长长的饼干露了出来。她兴奋地伸手去拿,但饼干却从她过宽的指缝中滑落了下来。
  短暂的沮丧后,小雪转头望着我,期待着我继续帮助她。我坐着没动,目光热切地盯着她,向她用力地点头。
  也许是这一份坚定、这一份力量的传递,小雪转过身继续尝试。一次,两次,三次……
  “呃、呃、呃……”终于,小雪颤抖着拿起了饼干,由于兴奋,她的喉结竟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声音。“太棒了!”我激动地为她鼓起掌来。小雪把饼干塞进嘴里,望着我们甜甜地笑了。
  “拿饼干给爷爷奶奶。”在我的引导下,小雪一次又一次地成功了。两位老人平生第一次享受着孙女的“孝敬”,幸福溢满了脸上的每一道皱纹。
  就这样,一袋饼干拉开了第一堂课的序幕。等我们上完课挥手和小雪告别时,她的目光里竟有了不舍。
  之后,我们再去她家送教时,一听到我们叫她的名字,小雪就笑眯眯地跑到院子里来迎接我们。然后,她自己搬来一张凳子坐到我们身旁。我们教她认识水果、动物,叠衣服,择菜,洗拖鞋……她一点点缓慢地进步着,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好了很多。他们的变化像一道光,驱散了我们奔波的疲惫。
  “小雪毕业了,这是我们给她上的最后一节课。以后你们两位老人保重身体,有空多教教她……”我的话刚说完,小雪爷爷的脸色就暗了下去。他沉默了片刻后缓缓说道:“谢谢几位老师,真没想到小雪也能有进步呢!只是以后我们老了不能照顾她了,她怎么办呢?”老人黯淡的眼神和即将到来的分别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转头看向门外。
  院里,一棵高大笔直的树上挂着许多圆形的绿色果子。我好奇地问小雪爷爷:“这是什么树?”老人告诉我那是一棵核桃树,是小雪父亲在世时种下的,这也是他唯一的念想。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核桃。
  黄昏中,这棵核桃树在这个静寂的乡村院落里安静地结着果。夕阳在它的叶片上洒下点点金色的光芒。想着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碧绿地站在风雨里的模样,我不禁对它心生敬意。同时,我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自豪感油然而生。
  几年来,我们送教的足迹遍及各个乡镇。虽然每次的送教和孩子们长长的一生相比是如此短暂,但只要我们真诚地洒下爱和阳光,就能在残疾孩子及其家人的心上种下一棵绿色的树,让他们的生活从此也有了蓬勃生机。

  (李黄英,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