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田家炳中学高二○二五级三班程依楠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描绘了美丽的巴蜀风光,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重庆不仅是独具魅力的网红城市,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出气。”这是渣滓洞的真实写照,但阴暗狭小的牢房抵挡不住他们学习的热情,泯灭人性的酷刑抵挡不住他们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走进渣滓洞让我的心不由得一沉,泪水如决堤的洪水,无法控制地涌出眼眶。爷爷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重庆人民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为我们赢来如今的和平。他们是雾都的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八月的重庆有着热情似火的骄阳,万里无云的晴空,奔腾不息的长江和绿荫大道下的蝉鸣。那一夜,一边是熊熊的烈火直冲云霄,一边是雾都“少年”的灯河延绵不断。从山坡上冲下来了一位摩托车少年,他是负责运输物资的,汗水已浸湿了他的衣服,也模糊了他的双眼,他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不愿休息。他说这是他的家,他怎能停下。
从山脚到山顶,崎岖不平的黄沙乱石,被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道路,数不清的摩托骑士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天色渐渐暗下,蓝色的灯光也随之而来,形成了一蓝色长龙,抵御着火龙的冲击。何为英雄,这便是英雄。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红岩的英雄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红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新时代的我,必将以学习为天职,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要发扬革命先烈勤奋学习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坚信虽然那个红色的岁月已经过去,但红色精神却永不过时,我将用双肩扛起伟大的使命,在奋斗中成长为祖国的好少年。
点 评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充满激情与自豪。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展现了重庆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对渣滓洞的描述,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摩托车少年和蓝色灯光形成的长龙,展现了重庆人民英勇无畏、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总体来说,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鼓舞人心的佳作。 (指导老师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