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龙西中学二○二四级五班吴倩
童年,如一幅斑斓画卷,展开时,老家墙外那一抹红,便在记忆中晕染开来。
老家坐落在山水相依之处,青山绵绵,绿水悠悠,仿若世外桃源般宁静而美好。自我有记忆起,便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纯粹而快乐的时光,直至近几年才迁至城市。那里,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的欢笑与梦想。
春天,是老家最美的季节。我常与母亲漫步于田间,四周绿意葱茏,生机勃勃。邻居常年在外,他家的外墙高耸,我总是好奇墙内的世界,母亲便会将我高高举起。映入眼帘的,除了被春风卷入的几片落叶,别无他物,角落里那株悄然生长的小花,被我们轻易地忽略了。
次年春末,我与母亲依旧在田间悠然踱步。彼时,小草已茁壮生长,鸟儿在枝头欢歌,一切都是如此和谐而美好。我在田间肆意奔跑,不经意间抬头,一抹鲜艳的红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瞬间夺去了我的目光。那红,恰似夏日初升的朝阳,热烈而绚烂,我的视线被牢牢锁定。带着满心的疑惑,我缓缓走近。原来是一朵朵娇艳的小红花簇拥而成的花簇。那花瓣微微张开,宛如少女轻启朱唇,欲语还休;三片花瓣相互依偎,恰似三位亲密无间的姐妹,共同守护着花心的小秘密。我忙向母亲询问这花的名字,母亲闻声而来,仔细端详后,也只能无奈摇头。
那花瓣,似仙女的裙摆轻盈飘逸,它的艳丽,让整个春天都为之增色。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摘下一朵,母亲却轻轻拦住了我。她温柔地说:“这些花是春天的精灵,是墙的守护者,它们如此美丽,我们应心怀敬畏与珍惜。爱它,就让它在这春天里自由绽放吧。”我懂事地点点头,静静地凝视着它。它美得如同梦幻中的风铃,微风拂过,仿佛能听到清脆的声响。自此,它的模样便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那般娇艳,那般迷人。
我常于墙畔嬉戏玩耍,或是放飞风筝,看纸鸢与红花共舞于蓝天;或是与母亲捉迷藏,藏身于花丛间,嗅着淡雅的花香,心跳加速,既怕被母亲发现,又暗自欣喜能与花儿相伴;或是仅仅静静地欣赏它的美,看它在春光中翩翩起舞。
如今,每至春末,我仍会回到老家。它依旧如期绽放,那灿烂的模样,仿佛是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一个跨越时光、连接童年的约定。每次凝视它,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童年的深深眷恋,亦是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无尽怀念。它宛如一扇通往儿时的大门,时间便是那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
墙外的那一抹红,不仅是童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故乡给予我的一抹温情。它将永远绽放在我心间,岁月流转,永不褪色,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珍藏。
点 评
这篇文章宛如一首清新悠扬的田园诗,满溢着童真与温情。行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毫无滞涩之感,带领读者悠然步入作者的童年世界。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精妙的比喻与拟人修辞信手拈来,将那墙外的小红花刻画得活灵活现,仿若一位娇羞的少女在春风中浅笑低语,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其娇艳姿态,嗅到那淡雅花香。结构严谨而精巧,以回忆起始,如丝线串珠般将童年趣事与那一抹红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直至结尾处情感的自然升华,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晰分明,更让“墙外的一抹红”所蕴含的对童年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扎根于读者心间,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是一篇极具感染力与表现力的抒情佳作。(指导老师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