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综合总第614期 >2024-12-05编印

青铜马“跑了”、陶俑“蹦迪”、石刻“奏乐”……
重庆的文物“整活了”
刊发日期:2024-1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足石刻”的造像群“演奏”《云宫迅音》。视频截图

“大足石刻”的造像群“演奏”《云宫迅音》。视频截图

图片1

图片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的石俑“唱”起了rap。视频截图

□重庆日报记者李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青铜马从展柜里“跑出来”了、长寿区博物馆里的陶俑下班后集体“蹦迪”、大足石刻华严三圣带领一众造像“奏”起了《云宫迅音》……这两天,随着重庆文旅抖音官方账号发布的“文物跳舞”视频火爆全网,重庆各地的文物都相继“活”了。
  12月3日,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各博物馆都在发力,通过科技赋能和数字化手段,全面打造新的文物陈展和叙事方式,更多角度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在观众面前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好玩。

会动的文物成为博物馆引流新方式

  40.6万点赞、6.7万评论,这是重庆文旅抖音官方账号“文物跳舞”视频的最新数据。这条1分钟左右的AI短视频,引来了全世界网友的围观。
  这两天,黑龙江、河南、陕西等地的文物也纷纷“舞”上了抖音,收获无数好评。
  就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都纷纷“起舞”的同时,重庆文旅抖音账号“复活”文物的步伐也没有停下。
  “文物跳舞”视频火爆全网的次日,11月25日,“重庆文旅”联手“大足石刻”推出了造像群“演奏”的《云宫迅音》,只见视频中,在著名的宝顶山石刻华严三圣的带领下,一众崖壁上的石刻纷纷“复活”,成为“乐团”里的主力“乐手”。
  “石刻乐团”奏响的《云宫迅音》还萦绕在耳旁,长寿区博物馆里的陶俑们也不甘寂寞,在博物馆闭馆后开起了PARTY,不仅明代的骑马俑坐在马上随着乐曲扭腰摆手,就连“福禄寿”三星也纷纷加入了“蹦迪”的行列。
  眼见着区县博物馆的文物“蹦起了迪”,12月2日,“重庆文旅”立马将目光瞄准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连夜“复活”了博物馆里的一众展品。
  这不,随着汉代石俑一句“老辈子,上班了”的重庆言子响起,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代表的一众石俑纷纷载歌载舞出现,而当“下班了”的吆喝声响起时,展柜里的青铜马更是直接跳下展台“绝尘而去”。
  为啥要接连不断地推出文物“复活”的短视频,仅仅是为了接住这“泼天富贵”吗?
  重庆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在短视频中,他们就通过石俑们“唱”出的rap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国宝不走老套路,管他老的旧的铜的瓷的,都来秀出新风度。”


光看热闹可不行,文物故事要牢记

  制作这些短视频,就是为了让网友们看个热闹吗?
  重庆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只是“吸睛”的方式,他们的本心,是为了让更多的网友通过有趣的视频,去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12月3日,重庆市文旅委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对文物“活”起来的短视频进行了解读——
  “汉代崇尚‘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墓葬内多随葬陶塑的人物形象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陶塑动物形象或用具,形成一定的组合,以求构建死后灵魂生活的美好空间。巴蜀地区汉代陶俑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面部表情丰富,艺术水平较高,其中尤以说唱俑最具神韵,艺术造诣极高,从发现之日起就蜚声中外。”
  文末,市文旅委还向世界网友发出了邀请:“静止了上千年的文物原来还能这么活泼可爱。还在等什么呢?赶紧去打卡吧!”
  该负责人称,文物出圈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趣味性的引导,让更多人关注文物所承载的灿烂文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当前文旅消费更加多样化、更需场景化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关键是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与文化供给,不断将丰富的文物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新质生产力,为文化自信注入活水,为经济发展赋能蓄力。

网友们纷纷追更“复活”的重庆文物

  接连不断地在自己的官方账号上推出文物“活了”短视频,网友对此是否买账呢?网友们在评论区给出了答案。
  一位来自湖北的网友“@贩卖人间烟火”写道:“重庆文旅这么会整,让我们湖北的情何以堪。”而重庆本地网友“@阿羽”更是建议“把每个区县都整活儿一下。渝渝。”IP地址显示美国的网友“@Luv_zihao”则在评论中感叹:“博物馆奇妙夜是吧?”
  而“重庆文旅”和“大足石刻”联动的“石刻乐团”版《云宫迅音》则更是引来了网友们的阵阵“抱怨”。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的大足石刻照片,“质问”“重庆文旅”——“为什么我去的时候他们不会动呢?”同时,网友们还纷纷点单,有的希望“大足石刻”能和丰都组团出道,有的希望能看到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也翩然起舞。
  面对网友们的热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幸军表示,这只是重庆文物“活起来”的一小步,截至目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托考古遗产资源,创新打造极具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三馆一院”;重庆工业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车间旧址为载体,走出了“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依托立德乐洋行旧址群打造的开埠遗址公园全面建成开放,业态兼具休闲观光、旅游度假、餐饮美食、沉浸体验、演艺等,成为集博物馆、公园、慢享街区为一体的城市文旅新地标。
  对重庆市民而言,走进博物馆欣赏精彩纷呈的展览,置身文物保护单位欣赏演出、阅览好书、品味咖啡,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