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收获特别多。记得大年初一那天,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一个晚上,巷子里高挂的大红灯笼映红了嬉戏追逐的小孩子的脸蛋,“张爷爷,李奶奶过年好,给您拜年啦……”“杨伯伯,王婶婶过年好……”一声声拜年祝福此起彼伏,兜里的红包也越来越厚,从巷子这头跑到那头,几个荷包都鼓鼓的,那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
爷爷叫爸爸开车,他要带我们三姐妹去乡下拜年,我们都高兴极了。一路上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讨论着自己可以收到多少新年红包。大概行了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一片茂密的竹林前停下了,爸爸说了一声到了,就将我们叫下了车。我们几个孩子顿时被惊呆了,爷爷不是要带我们去拜年吗,这荒郊野岭的,周围一户人家也没有,这拜哪门子的年?爸爸许是看出了我们的不满和疑惑,“别着急,惊喜在后面,跟我来。”爸爸说完就带着我们往竹林深处走。不一会儿,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就出现在了眼前。这房子的屋顶已经破了几个大窟窿,几根房梁摇摇欲坠,墙壁是用一块块木板搭建起来的,已经倾斜得马上要倒下去似的,墙壁上依稀还可以看到几个“为人民服务”的白色大字。爷爷轻轻推开堂屋的大门,我们的目光落在堂屋墙上贴着的画像上,画像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只剩下隐约的轮廓,爷爷说这是毛主席的画像。屋里还有几十年前的老旧桌凳等破败玩意,黑黑的,旧旧的,与我们城里的家简直是天壤之别。
“爷爷,我们来这干什么呀?我还以为你要带我们回乡下拜年得红包呢?”我一脸嫌弃地将心中的疑问大足区西禅小学六年级三班杨思妍说了出来,爸爸摸摸我的头,笑了笑:“思妍,别看这屋子破,这可是你爷爷的‘革命根据地’。”我们立马来了兴趣,爸爸告诉我们这是曾祖父的房子,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国家还处于贫穷阶段,爷爷是党员,他就主动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当办公室,这里就是那些共产党员开展工作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带领乡亲们开垦荒山,修建水渠。土地下放后带领大家种植杂交水稻,带村民们脱贫致富,爷爷可是那时候的风云人物……“真的呀?爷爷还有这么光辉的历史?”我们一脸诧异地看向爷爷,他笑着摆了摆手,说:“还提那些干什么,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那是应该的。”爷爷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平时爷爷对街坊邻居的事情那么热心肠呢,原来他是在为人民服务呀!
在爷爷的“熏陶”下,上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当时我穿着橙色的志愿服,戴着志愿者帽,站在红绿灯交叉口指挥交通,我感觉自己神气极了,仿佛自己就是太阳下最靓的仔。开始的一个小时,我精神倍儿足,指挥旗在我手里虎虎生风。可随着日头越来越大,我的头和脸被晒得滚烫,汗水顺着后背直往下淌,我在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早知道这么辛苦我就不来了,在学校不仅可以和小伙伴玩,还可以吹风扇、吹空调……”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指挥旗也挥舞得没有了开始的气势,一心只盼着老师赶紧来叫我们收工。可一回头就瞥见远处的那些交警叔叔、环卫工人仍然在坚守岗位,没有一个早退的。这时面前走过两个小学生,他们一边走一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要坚持下去,做好今天的服务工作……”我在心里想着。于是我重新打起精神,站得比之前更标准了。一天下来,我累得瘫倒在沙发上,但真正感受到了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不仅需要一颗热忱的心,更需要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自那以后,我会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捡拾垃圾,还和好朋友一起承担办黑板报、美化教室环境的任务,尽最大努力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主动当起了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难题。我把爷爷当作榜样,也要努力的去为人民服务,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老屋在夏天的一个暴雨夜彻底倾倒了下来,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不会倒,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传承,同时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点 评
本文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叙事散文,通过春节拜年的经历,引出了对家族历史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刻感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传统春节的喜庆氛围,又巧妙转折,将读者带入对爷爷“革命根据地”的探访,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文章情感真挚,通过个人体验与志愿服务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结尾处老屋的倒塌与精神的不朽形成鲜明对比,升华了主题,彰显了家风传承的力量。整体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与感染力的佳作。
(指导老师童帮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