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总第566期 >2024-09-26编印

冲刺4万亿,重庆工业如何发力?
刊发日期:2024-09-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前不久,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发布会提出,到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
  去年,重庆经济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6万亿元。顺利进阶的背后,无疑与重庆积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产业升级,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紧密相关。
  工业一直是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目标,必将给重庆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十分值得期待。那么下一步重庆工业应怎样冲刺“4万亿”?


  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无疑是重庆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何看待这一目标设定?
  重庆三峡学院校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敬表示,近年来,重庆通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一系列谋划,使产业发展迎来了多点开花的新局面。而4万亿元的目标设定,则兼顾了重庆工业发展的潜力与现实。
  工业整体增长强劲。从全局上看,近年来重庆工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今年上半年,重庆第二产业增加值5886.90亿元,增长7.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当下,重庆的主导产业优势正在不断巩固、延伸。上半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30.3%,成功助力重庆重返“汽车第一城”;同时,重庆出口的摩托车数量高达221.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至7月,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达3924.8万台,产量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经济新动能持续涌现。近年来,重庆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培育新质生产力,让经济结构不断向“新”而行。
  2023年,重庆工业新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增长5.6倍,智能手表增长44.6%,服务机器人增长59.1%,工业机器人增长25.7%,光伏电池增长27.6%,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企业活力最能展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活力。数据显示,近4年来,重庆的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率超过60%。其中,潜在独角兽企业群体总估值为257.73亿美元,瞪羚企业近年的合计营收增长率达到34%。
  李敬表示,正是基于重庆工业良好的发展态势,4万亿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设定工业总产值4万亿元目标,不仅展现了重庆对工业发展潜力的信心,更是对重庆未来经济增长的积极预期。除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外,完成4万亿元的目标,重庆还有哪些底气?
  底气在于对产业的系统前瞻布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顶层布局,到推出高端摩托车、空天信息等具体产业行动方案;从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到不断加大工业的投资力度;从发布《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引导各地按分工布局,到“亩均论英雄”细化考核……重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布局与努力,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底气在于不断增强的科技驱动力。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去年,重庆提出了“416”科技创新布局,并相继有一些“大动作”,比如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2023年重庆市全社会研发投入750亿元、增长10%。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8位、保持西部第1位。
  底气在于拥有多重比较优势、后发优势。重庆是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拥有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基础十分雄厚。此外还拥有超大城市规模、产业发展迅猛、创新活力迸发、交通枢纽发达、发展空间广阔、宜居宜业宜游、营商环境优良等多重优势,为重庆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底气更在于广阔的发展前景。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战略位置重要,发展前景广阔。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到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系系主任林黎认为,多个国家利好政策在重庆落地生根,也给重庆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下,重庆工业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多重优势也让人对重庆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须认识到,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目标。这不仅要求重庆整合全市的创新资源,对工业体系进行全面升级,还需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冲刺4万亿的进程中,有以下几点或可重点思考:
  释放活力,下好改革这一盘大棋。改革,是接下来重庆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林黎认为,要想让重庆工业发展进一步突围进阶,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一方面,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拓展巩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成果,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企重塑功能定位,提升国企“虎口夺食”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营造更加开放、公平、包容的发展氛围,激发企业家精神,让他们充满干事创业的活力。
  加大投资,优化重庆产业布局。没有前期的投入布局,就没有后续的产业繁荣。李敬表示,上半年,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9.5亿元,同比增长11.2%,要想重庆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这股抓项目促投资的劲头不能松。
  未来重庆还需持续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提质增效;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进行投资,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还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发展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为重庆产业发展进行提前谋篇布局。
  营造科创氛围,推动新型工业化。工业化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经济的崛起,往往离不开创新技术的蓬勃发展。重庆工业发展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形成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环境。林黎认为,重庆应充分整合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等优势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提升“重庆造”影响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李敬表示,有效投资是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石,但要达成“4万亿”目标,关键还在于深化“重庆造”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为此,重庆需采取多元化策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方面,需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机遇,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让“重庆造”融入全国大市场;另一方面,要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利用RCEP等机遇,将“重庆造”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重庆作为制造重镇,在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背景下,更应该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勇挑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庆力量。

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