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535期 >2024-08-12编印

经济增速为何没有赶上“知名度”
刊发日期:2024-08-12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上半年经济发展的盘点已经“真相大白”,其中涉及GDP等重要的经济数据尤其令人注目。一些靠流量火爆出圈的网红城市,流量的聚集对地方发展的带动作用发挥得如何,经济增长的速度又咋个样了,可谓万众瞩目,充满了期待。
  看靠烧烤火出圈的山东淄博,上半年实现GDP2381.5亿元,增量86.14亿元,增速5.1%,而全省平均增速为5.8%,不及全省的平均值,其中增量排名全省倒数第四。
  看靠冰雪资源聚集人气的黑龙江哈尔滨,上半年GDP增速2.5%,远低于大连、沈阳、长春,而全省平均增速只有1.5%,名次位于全国倒数之列。
  看靠麻辣烫走红的甘肃天水,上半年GDP增长3.8%,远低于全省5.8%的平均水平,名次也是倒数的份儿。
  “泼天流量”为啥没有转化为“泼天富贵”,网红城市能走多远,不得不让人回望,更令人深思。
  一是爆火的城市,大多来的都是活力四射而“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出行方式主打“穷游”。
  比如去年五一期间,在前往淄博游玩的人群中,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占比超八成,其中00后超过五成。今年3月,前往甘肃天水的游客中,90后占比35%,00后占比20%左右。
  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年轻群体,他们开创了“特种兵式旅游”——尽可能花最少的钱,打多个点的卡,玩的就是个体验感。“人均300元淄博两天一夜旅行攻略”,堪称旅游性价比之王。
  2023年,淄博共接待国内游客611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30亿元,人均带来的旅游收入约为1030元。今年3月,甘肃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人均旅游收入约581元。
  不得不说,这些已经公开的数据都是偏低的。火爆的人气,拉动经济的增长有限,真是游了个“寂寞”。
  二是旅游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较小,一个地方很难靠旅游业实现经济腾飞。
  在疫情之前,是旅游旺盛时期,旅游及出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对全国GDP的贡献也不足5%。
  要想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还得靠工业和多样化的产业。如果主打旅游业,一般情况难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全景图”。
  流量经济,来得快也去得快,不少有识之士也在探索网红城市如何长红的有效举措,可现实往往不甚理想。
  淄博旅游热度维持了近两个月,“尔滨”持续了近一个季度,而天水市则波澜不惊,过着平凡的日子。
  成为网红城市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更多的是偶然因素。靠着讲好一个地方的故事,社交媒体的海量传播,共情共鸣的引爆点,一夜爆红是完全可能的。成为网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网红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积累发展底蕴,壮大产业基础,才是持续发展和繁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