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533期 >2024-08-08编印

南川:闲置资产变“民宿”村民吃上“旅游饭”
刊发日期:2024-08-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云千杉民宿。南川报记者陈姗摄

云千杉民宿。南川报记者陈姗摄

  

□南川报记者王婷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的一些村校等成为长期闲置资产。如何盘活这一“沉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作出尝试。
  去年伊始,随着南川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文旅品牌的持续推广发力,位于金佛山东麓的大有镇水源村以此为契机,将多处闲置房产“变装”为民宿,凭借自身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优势,持续激活乡村度假游,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
  据统计,大有镇现有闲置资产共21处,面积约11165平方米。“水源村已将8处闲置集体资产中的5处盘活,近一年来,民宿发展收入上百万元。”大有镇镇长陈昌洪介绍。

闲置资产变“民宿”

  “趁热!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玉米,又甜又糯。”7月24日,在水源村“荣芳草堂”民宿,老板陈霞端出一大筲箕刚煮好的新鲜糯玉米,热情地招呼游客尝鲜。
  “荣芳草堂”的前身便是一处闲置多年的房屋。陈霞本是水源村村民,于去年和自家兄弟姐妹一起经营了该民宿。此前,她在大有集镇上自己掌勺开过米粉店、羊肉馆。“随着‘178’环线旅游的持续火热,自驾到我们村里来玩的人逐渐多起来。”于是,回老家开办民宿的念头在陈霞心里生根、萌芽。随后,她凭着“勤劳致富”的双手将其付诸实践。
  油茶、黄精鹅、菜板肉、猪儿菜……陈霞告诉记者,民宿所选食材均是村民自种的蔬菜或自养的家禽,“就是要让客人来吃到我们农村特有的东西,感受和城市不一样的家乡味道”。
  位于水源村水翠河畔的“东麓雅筑”民宿,前身是原发电站遗留的职工生活用房,由返乡创业的江勇和其兄弟在去年7月改造而成。“逐渐多起来的游客让村里一下子恢复了生气。”也是同样的原因,江勇选择了回乡创业。该民宿集餐饮住宿、垂钓采摘、溯溪徒步、露营烧烤等功能于一体,特别是门前的清凉小溪更是吸引了城区不少游客前来避暑耍水。
  除了村民自发返乡创业,大有镇水源村还以出租、合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产,为村里旅游发展注入新元素、激发新活力。“桥边小院”和“云千杉”就是外来人员将闲置资产改造成的民宿。民宿位于高山绿林间,盛夏的夜晚清风徐徐,游客可邀三五好友在此烧烤、露营、看露天电影、赏天边彩霞,亲近自然、慢享生活。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乡村民宿建成后提供的服务类工作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在“荣芳草堂”帮工的水源村村民王艳敏就是受益者之一。
  “民宿发展起来,对我们也有好处。”王艳敏告诉记者,原本在家带娃的她有了就近挣钱的机会,自家的农副产品也不愁销路了,因为游客或民宿老板会预订她家的蔬菜或土鸡土鸭,“再也不用背到集镇上去卖,方便了很多”。
  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韦纯容随着年岁增大,于去年回到老家,在“云千杉”民宿当起了服务员,打扫清洁、接待游客是她的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她还和姐妹韦纯英在自家宅基地附近合力打造了一处“沙滩车”体验营,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多渠道增收。
  在韦纯英老家的空地上,记者看到了停放整齐的沙滩车,旁边正在建造一幢小楼房。“这块地原本是我家的老房子,现在打算把它改造成民宿。”韦纯英说,争取在今年之内正式营业,最大亮点便是“亲近自然、放飞自我”。
  与此同时,“东麓雅筑”民宿在游客接待高峰期,可吸纳周边十几位村民就业。

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为了打开知名度,我们会举办年猪文化节和夏令营活动,单日接待人数最多达到了48桌。”采访当天,陈霞亲自掌勺,在厨房忙前忙后,烹制着一道道农家美食。对于未来,她希望乡村民宿能够让游客“慢”下来,多住上几日,体验周边风土人情。
  江勇说,他对水源村的旅游发展前景充满希望,自身也充满干劲,“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露营基地,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体验环境。”采访当天,他正在为客人点的特色菜“铁罐老母鸡汤”准备新鲜食材,忙得“脚不沾地”。
  为了持续激发乡村旅游热,大有镇举办“舌尖上的大有·指拇山下的味道”美食文化节暨乡村厨艺大比拼活动,以“美食之意”扬“旅游之名”,助力提升“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大有站乡村旅游知名度。大有镇镇长陈昌洪表示,该镇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民俗展示等项目,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转变百姓思维,增强自身发展动力,让乡村持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