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日报记者吴平
千畴绿景万轴画,山峦苍翠醉游人。六月的梁平,无论城乡,目之所及,总跳动着鲜活的绿色,草木的清香、飞鸟的灵动,一派盎然生机。这是梁平自然基底的呈现,更得益于林长制的有效落实。
近年来,梁平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落实林长制作为推动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抓手,围绕“改革创新、运行高效、绿色高质量发展”三大目标,通过实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明月青山·千里林带”四大重点工作,进一步放大山的特色、林的优势,持续探索林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努力实现生态兴、产业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科技护绿
以更高效的治理方式实现生态兴
近日,屏锦镇竹海村,随着无人机启航,但见青山如黛、河水清凌,当地山林全貌在小小的屏幕上得以呈现。
“我们每个月至少会对重点林区进行2次飞行巡航,对森林火情、盗伐滥伐、破坏林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梁平区林业局无人机操作员韩如意介绍,采用无人机巡航能有效弥补人工步巡耗时长、范围小、效率不高的不足,还可以及时地掌握情况,提高巡林质量和管控效果。
无人机的加入,让梁平护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实现了森林防火连续十年零火灾。
无人机巡林,仅是梁平科技护绿的一项实践。如今,梁平已建成区级智慧林长平台和双桂湖鸟类监测平台,并成功接入国家林草局湿地感知系统;标准化建成33个镇级林长办智慧平台,组建994人的村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监管员、指导员“一长三员”执行队伍,成功构建起上下高效联动的林业治理格局和治理方式。
有效用绿
以更开放的思路实现产业旺
梁平是全国寿竹面积最大的区域,其中明月山·百里竹海就有成片竹林35万亩。聚焦用好竹资源,梁平展开了一系列“两山”转化路径的探索。
“竹子嘛,最常见的就是做竹编。”刘万义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于2017年创办了重庆市瑞海竹艺有限公司,开启了与竹子打交道的旅途。
做家具、编灯饰、搭竹亭分别该选怎样的竹子,多大直径、多少竹龄,用什么工艺,他如数家珍。“像这种烤漆茶桌要求材质细腻耐用,直径要小于3.5厘米、竹龄要大于6年,一般只有生长在山体相对贫瘠的铁斑竹才能达到要求。”望着即将交付的一批定制原竹家具,刘万义算了算经济账:原材料采购成本近7000元,经过约15天的纯手工编织,成交价则近4万元。
“除了竹制品,我们还将发展方向瞄向了‘以竹代塑’。”梁平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竹代塑”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纺织、日用家居等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当前,他们正积极推动“以竹代塑”加工产业园、竹木交易市场、民宿康养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康养·四季度假”品牌,做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度假区名片,围绕“以竹代塑”产业链条招商,融合壮大林业一二三产业。
此外,梁平还多渠道整合政策、资金、项目,围绕50万亩国家储备林、50万亩竹林、10万亩油茶、万亩林下甜茶、千亩老鹰茶、千亩保障性苗圃,建设“551111”全域林业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林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以此走出一条生态保护、林农致富“双赢”新路子。
积极逐绿
以更开阔的视野实现百姓富
发展产业,最终目的还是惠农富农。“锚定全国试点示范,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就是我们近期正在实施的助农增收举措之一。”梁平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他们已成功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建立了“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庆林投公司”的利益联结链条,让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稳定且持续的收益。
通过这一机制,农户可获得现有林木提前变现、定期林地租金及劳务报酬、远期采伐收益分成等短中长期综合收入,推动林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其中,林地整村集中流转标准为每年每亩45元;每次商业性采伐,林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分别享受每立方米45元、5元的出材分红;流转年限内,重庆都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还将按照每年每亩5元的标准支付管护经费。
“梁平是国家储备林项目重庆4个首批试点区县之一,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盘活闲置林地资源35.8万亩,开展营造林建设24.68万亩,完成双桂湖及城市周边高品质绿化1000亩,打造优质林下甜茶基地2000亩。”梁平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他们还将大力推进“储备林+”产业发展,打造全市乃至全国国家储备林建设样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