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申晓佳
重庆是8.24万平方公里、3400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发展空间巨大。3月26日,《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规划》是重庆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结合《规划》,重庆如何走好超大城市的空间发展之路?
坚持“一盘棋”
江津永川联动泸州宜宾一体化发展
在《规划》中,“川渝一盘棋”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在重庆中心城区,有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这“四山”。“四山”之间,形成中、东、西三个槽谷,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表示,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一盘棋”要求,在重庆城区已经是超大城市的基础上,《规划》提出控制中部槽谷,重点在西部、东部槽谷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绿色新兴产业。
同时,《规划》还提出,规划万州—达州—开州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江津、永川联动四川的泸州—宜宾,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
“《规划》坚持‘川渝一盘棋’,推动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成渝相向一体化发展。”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国家战略要求,《规划》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产业空间、创新空间、生态空间、文旅走廊、重大设施等各个方面的统一谋划、协同对接,增强经略周边的能力。
张兵认为,这将对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起到重要作用。
聚焦大开放
规划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超大城市,格局自然要大。
根据《规划》,重庆将聚焦大开放,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聚力大产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焦大开放方面,《规划》按照“多层级、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网,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四方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通道方面,重庆规划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联通国家主要城市群,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东向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联通东亚和亚太地区;南向优化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联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向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能力,联动北向中蒙俄班列通道,通达西亚和欧洲地区。
陆上,重庆规划2000公里“米”字型高铁网、500公里“三干线多联线”城际铁路网、2100公里“六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实现与成都、贵阳1小时通达、周边其他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北上广6小时通达;规划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49个。
空中,重庆规划完善民用机场布局体系,扩建江北国际机场,规划布局重庆新机场,合理布局通用机场,规划国际直航城市100个以上,国内直航城市覆盖率80%以上。
水上,重庆构建以长江航道为“一干”,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为“四支”的高等级航道骨架体系;集约利用岸线,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江海联运体系。
聚力大产业方面,重庆培育现代制造业集群,提升渝西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保障科技创新空间需求。
其中,规划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空间,将在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工业园区布局先进制造业,在渝西地区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同时,还规划布局“416”科技创新空间,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作用,建设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荣昌高新区、永川高新区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避免“摊大饼”
构建“1主8副”城市中心体系
超大规模意味着机遇,但也存在挑战。
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就要着力解决片面追求规模、功能过度集中、人口过度集聚、大城市病加剧等问题。
怎么在超大城市发展中,保留宜居宜业宜游的烟火气?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表示,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张睿介绍,今后,重庆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人口用地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全市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10%左右。其中,中心城区用于建设的空间不超过总面积的40%,其余用地作为农田、绿地严格保护,构筑城乡一体的绿色空间。
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合抱、青山纵列,山城江城立体城市特色突出,要发挥好山水城市的独特优势。《规划》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优化形成“一核两江三谷四山”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避免“摊大饼”式扩张。
其中,“一核”即“两江四岸”核心区,是重庆的城市地标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两江”即长江、嘉陵江中心城区段,是城市发展主轴。“三谷”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完善的9个城市组团,对应构建“1主8副”城市中心体系,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四山”则是城市绿肺、市民花园。
重庆的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要聚焦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增强中心城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门户枢纽、金融消费等核心功能,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规划》加快两江新区、科学城等重大产业和功能的集聚,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功能区域。
对市民而言,城市品质和宜居度,还将继续提升。根据《规划》,中心城区内环以内有序疏解低效产业、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完善提升和疏解延伸优质医疗、教育等设施;内环以外协同产业、居住和公服配套,提升宜居品质;布局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文化带,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保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空间,预留重大体育赛事空间,增强区域辐射力、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