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大观总第420期 >2024-02-23编印

最早,花椒不是拿来吃的
刊发日期:2024-02-23 阅读次数: 作者:□司马青衫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备注:该表序号1的资料来源于杨俊峰“殷墟‘亚长’墓随葬花椒葬俗浅议”(《农业考古》,2012年4期);序号2—21的资料,来源于姚智远、徐婵菲“先秦两汉花椒的用途及文化意义”(《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司马青衫
  毫无疑问,花椒是泱泱中华的土特产。
  其历史,超过目前我们厨房里面摆放的绝大多数佐料。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花椒的味道,也就是中国的味道之一。

古墓椒影
  花椒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这个悠久,不是一般的悠久,是悠久到让人窒息。
  中科院197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化石》一书记载,早在第三纪的上新世和始新世之间,在我国的辽宁抚顺、山东临朐和河南桐柏,就发现了花椒属的叶片化石。
  让我想一想,上新世和始新世是什么时候?
  那是从距今258.8万年(上新世的下限)开始往前推,直到5300万年前(始新世的开始年限)截止。
  在这5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面,中国北方的三个地方相继出现了花椒。那时候,热爱吃喝玩乐的人类,还不知道在哪里打酱油,只有一群群茹毛饮血的猿人祖先,在漂亮的花椒树下面游荡。
  就像我们人生的前几十年一样,几千万年一眨眼就滑过去了。当花椒第二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了。
  1990年5月,位于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河南固始县葛藤山发现一个商代墓葬。葛藤山估计是古代的风水宝地,之前就发现了5座商代墓葬和5座战国楚墓,这是第六座商墓。在墓主人留下的数枚牙齿和一块上颌骨的旁边,“发现花椒数十粒”。
  在“固始县葛藤山六号商代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中,考古工作人员写道,“这可能是一处同一时期、同一家族的商代平民墓地(当地的小奴隶主)。六号墓主人也许是这个家族中最尊贵的长者之一”。关于该墓的时间,“其绝对年代相当于武丁以后的祖庚、祖甲时代”。
  根据不那么靠谱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武丁大约是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这家伙当了58年的皇帝,开创了商朝的“武丁盛世”。祖庚、祖甲分别是武丁的老二和老三,祖庚在位仅7年就去世了,兄弟祖甲继位。
  著名的后母戊鼎,据说就是这两兄弟之一,为了祭祀老妈而铸造的。后母戊鼎,以前误读为司母戊鼎,后考证,应该是后母戊鼎。这里的后母,不是后妈的意思,“后”字是“王后”的后,不是后妈的后。
  该鼎是迄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现存国家博物馆。现在看来,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沉重的后母戊鼎。葛藤山六号商墓这几十粒花椒的分量,一点也不比832.84公斤重的后母戊鼎轻。
  从几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穿越千万年的岁月泥沼,小小的花椒,居然没有走失,依然如约出现在中国人的面前,这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麻辣,真的就是中国人的宿命呀。
  那么,这些花椒的出现,是不是告诉我们,在商代的中国人,就把花椒当佐料,开始大吃特吃花椒鸡、椒麻鸡了呢?这还真不是。花椒作为调味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从商朝到汉朝,很多墓葬中都出现了花椒。这些花椒,并不是作为调味品而存在,而是一种和神沟通的神秘之物。
  在那个时代,神的地位蛮高的。干什么事情,尤其是例如出征、祭祀等大事,一定要先和神沟通,一来听听神的旨意,这事儿干不干得,二来祈求神力的帮助,请神仙下来帮帮忙。
  要神仙帮忙,得先把神请下来呀!神们,平时住在天上的独栋豪宅里面,和大家隔得比较远,担心他们听不到我们凡人的祈求,所以得想法“降神”。只有把神仙请到面前的神坛,大家才能面对面沟通嘛。
  怎么请神下来呢?朴实的古人也相当聪明,想了很多套路,其中之一就是:用一些特别的香味勾引神下来,这是把神仙当作和我们凡人一样的吃货了。《国语·周语》里面有“选其馨香,洁其酒醴”一语,就是说,要用馨香的物质和干净的酒醴(醴,一种薄酒)敬神。
  花椒,以其浓郁的特殊香气,就担负起这个勾引神仙下凡的光荣任务。在很多仪式上,人们把花椒摆放在神坛上,相信神仙一定会在花椒的香气中迷失自我,降临人间。
  现在,西南地区的方言里面,花椒的“麻”字,经常被用于形容醉酒的状态。略带醉意叫“二麻二麻”,喝醉了叫“喝麻了”。此外,“麻”字还有一个特别含义:“哄、骗”。有句四川言子儿“坟头撒花椒——麻鬼”,意思就是“你骗鬼呀”。
  放在那些古墓里面的花椒,其功能不一定是“麻鬼”,但一定是用来沟通神仙,目的是通过花椒的香气,吸引神仙来到这个墓里,把墓主人的灵魂接引到天上仙境。

古墓花椒的三种用途
  目前,查到在东汉以前的墓葬中,有21座出土了花椒。
  东汉以前出土花椒墓葬统计表(右图)一共收录了21处墓葬的花椒随葬情况。其中,河南7处、湖北6处、湖南2处、广东2处、河北1处、广西1处。这些地方,全都在淮河以南,主要集中在中原偏南端的位置。
  从分布时间看,最早使用花椒陪葬的,是河南。其7处墓葬中,商代两处、春秋三处、战国一处,然后是湖北,6处墓葬分布从春秋晚期到西汉初年,再然后是河北、湖南和广西,都是西汉初年的墓葬,最晚是广州的东汉前期的墓葬。
  这张表,可以看出花椒传播的时间流向,即中原南部地带最早,然后向南方延伸,通过湖北,传播到湖南、广西,最后在东汉早期传播到广州。
  从分布点看,这些墓葬早期大多集中在湖北和河南交界处。此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多属于楚国,是楚文化覆盖区域。然后随着时间推移,花椒的脚步再慢慢向南方移动。
  这张表里面,还揭示了花椒的三种用途。
  第一种,就是前面说的降神和辟邪。只要是单独使用,基本都体现这个功能。孝顺的孩子们,为了父母可以成功被神仙接引上天,把花椒放在墓中,或置于头部附近、或置于棺椁之间,不那么讲究的,就随便放个地方,反正只要能成功吸引来神仙就行。和朱砂混合使用的,就增加了辟邪功能。在先秦和秦汉,有钱人往往在墓里放上朱砂,用以辟邪,朱砂里面拌上花椒,估计是害怕万一不小心,花椒引下来的不是咱们的神仙,而是莫名其妙的怪物邪物怎么办?当然得准备一点朱砂驱邪。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人,考虑问题真的很细心。
  第二种,把花椒和药草放一起,突出花椒的药用价值。这种只有一例,即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3号汉墓,这两个墓算一例。马王堆汉墓里面的花椒使用方法很有特点,一是量大,1号墓里面,有一个全部装花椒的香囊,另外还有六个绢药袋,里面放置各种带香味的中药,其中就有花椒。此外,死者手里边握着的绢包中,也放有花椒和茅香、高良姜、桂皮四种香料。这个墓葬里面,花椒很可能在“降神”之外,新增加了一个“治病”的功能。从汉朝开始,花椒开始进入中草药的清单,成为传统中医的一味中药。按照那时的观点,人死不是死,只是可能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在陌生地方,水土不服是常事,生起病来可了不得,得准备一些药草给老人家备用,花椒就在其中。
  第三种,花椒和水果、食物、调味品放在一起。战国中期的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里面,花椒和柑橘、梅、小茴香、毛桃、板栗放在一起,这里面,花椒、梅和小茴香明显是调味料;战国期间的湖北江陵秦家咀楚墓里面,花椒和桃核、李核、莲蓬等水果放在一起;战国末期的湖北荆门楚墓里面,花椒和板栗、芋角、生姜、柿核、荸荠、藕、杏核、梨核等放在一起,其中,生姜和花椒是辛香类调味品。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花椒和水果们放一起是什么意思?莫非还是为了敬神?用花椒的香气,把神仙勾引下来,顺便请他老人家吃几个水果,补补维生素?问题是,都当神仙了,还缺这点维生素?太瞧不起神仙了吧。当然,用水果敬神也是传统,现在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优秀习惯。
  把花椒和一些香料放一起,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测,当时(战国时期)的花椒,已经开始进入调味品的序列了?这些东西,不一定还是给神仙准备的,很可能就是给墓主人准备的。
  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得尝几口生前最喜欢的水果,同时备一点香料,万一要烧个蹄膀什么的,缺了花椒可不行。
  烧蹄膀,是开个玩笑。战国时期,楚国的习俗有把花椒和米放一起敬神。这些墓里面,花椒和水果放一起,其实应该都还是为了请神。米和水果是给神仙们享用的,花椒则是吸引他们下凡的。
  不过,这时候人们对花椒的认识,还停留在香味上,没有深入到花椒的本质——麻味。一直到东汉,都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花椒这极易暴露的本质,让人很是奇怪。
  从这张表格,我们还可以读出一个信息:能够以花椒入墓葬的,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层人士,起码也是当地有钱人。最早的商墓,墓主人是一个当地的小奴隶主,其余的,要么是国君及其配偶,要么再次也是下大夫或地主,从来没有在小老百姓的墓葬里面发现过花椒。
  这说明,当时的花椒,一定是相当稀罕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