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龙水湖总第337期 >2023-10-25编印

用生命守护古老的石刻
刊发日期:2023-10-25 阅读次数: 作者:□江辰宇  语音阅读:
  

□江辰宇
  【前言】我仍记得小时候来看大足石刻的情景,那时山崖石壁下吹来的习习凉风和登顶远望时的秀丽风景,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更吸引我的是那些静静倚躺在山间石崖上的文字,还有那一个个用生命守护石刻的匠心传承者的故事。轻轻触碰,便能听见内心波澜微动的声音……

  大足位于重庆市西部,石刻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代名词。走进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便会被其鬼斧神工的技艺深深震撼和折服,在十万尊石刻中看千年时光流转,在岁月雕琢中品人文艺术之光。
  石刻历经千年而风采不减,归功于这样一群文物修复者的潜心雕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位修复者的技艺、心境都藏在这一次次的修复中,他们以手编织时光,温柔磨亮沧桑,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十分奇特。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专家彭柳升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全力以赴履行使命,迄今已29年。
  上世纪90年代,彭柳升离开家乡湖南长沙来到重庆大足,成为了一名武警部队的战士。因热爱绘画,好学上进的他在入伍不久便拜大足石刻研究专家、原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相颖为师,学习绘画、雕刻和佛教艺术。在郭老的熏陶下,他与大足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年后,面临退伍的彭柳升基于对大足石刻的喜爱,选择留在了大足。他脱下心爱的军装,自穿上大足石刻保安服装的那一刻起,他便立志成为一名文物“卫士”,承担起维护好景区秩序、守护好文物的责任。
  文物安全巡查是一名合格的保安每日工作的必修课,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他每日都要在文物区往返巡查上百遍方才安心,无论刮风下雨亦或是严寒酷暑从未缺席。工作日志也不知道写了多少本,每一个角落不知道观察了多少遍,大足石刻的一龛一像、一步一梯、一草一木,他早已了熟于心。
  1997年1月3日,彭柳升和同事夜间巡逻,发现了盗窃文物团伙潜入庙内作案的形迹。在对讲机出现故障、与文物区电台联系不上的情况下,他把在部队学到的本领用到实战中,与手持凶器的盗窃者展开殊死搏斗,在和同事生擒一名盗贼后,他不顾冰水刺骨的寒冷迅速跃入池塘,将跑路的犯罪嫌疑人抓上岸来移交给公安机关。
  自那时候起,彭柳升便萌生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我如果是一名能修复石刻创伤的医生就好了!”基于此,他决定转变方向,从自己擅长的绘画临摹开始,每日认真了解每一龛石刻的比例、美学特征及细节,并在工作之余手握刻刀复刻大足石刻。皇天不负有心人,此后十年间,彭柳升的石雕技艺突飞猛进,享誉大足石雕界。
  2008年,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启动,此时的彭柳升石雕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他挑灯夜读,通过了当年石质文物修复培训考核,顺利从一名文物“卫士”转型成为了一名文物“医生”。
  近些年,全国保护文物的力度持续加大,彭柳升频获邀请去帮助修复文物,哪里有需要,哪里便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他前往四川,修复过巴中石刻、乐至县陈毅故居石头造像、三星堆博物馆文物、安岳县卧佛寺与圆觉洞雕像;他前往重庆市内其余地区,修复过潼南大佛寺、合川钓鱼城、丰都鬼城、奉节博物馆、涪陵水下博物馆、南岸大佛寺、北碚自然博物馆等地的石像;他奔赴河北山东,为河北省博物馆、河北蔚县博物馆修复石质文化,为山东钦州博物馆交流文物粘接技术……
  如今,彭柳升参与的国家级石窟寺保护修缮工程已达十余项,他利用这些年对大足石刻的保护、修缮积累的经验,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中,主动申请进入《巴蜀石窟全集》编纂组,为巴蜀大地石窟寺文物的存续与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要通过石雕走进古代匠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创作灵感与艺术表达。”——这是彭柳升最真挚的表达!他一方面用高超的修复技术对抗时光,减缓文物本体衰老速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采用复制文物的方式让文物获得新生命。或许大足石刻于彭柳升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个工作感情上的文物,它们已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足石刻工匠精神,保护和传承大足石刻文化,这是大足人的骄傲,也是大足人的底气!
  有人说,此生一定要去一趟大足,因为大足的石头有灵性、会说话,一眼便是万年,一念便是一生!人这一辈子便如同一本书,人们从书中找寻诗意,也从书中找寻远方。从时间的长河来看,当下正在走进历史书写者的“诗意”;而那些已然走进历史的书写,比如大足石刻,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正是今天的“远方”。大足石刻,正是一本既写在书中、也写在大地上,既写在历史中、也写在当下的诗意之书。
  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聚效应。“择一事,终一生”,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只能修复几件甚至一件物品,一代代的师徒传承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感。
  因为有了开辟者,便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人。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彭柳升这样人继续奋斗在石刻保护的路上,他们用生命静静陪伴和默默守护着这古老的石刻,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