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17期 >2023-09-19编印

细抠“生态产值”
武隆打造“明码实价”的绿水青山
刊发日期:2023-09-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记者王钰
  生态“含绿量”就是发展“含金量”,以“绿水青山”著称的武隆,除了旅游红利,优渥生态还能带来哪些含金量?
  近日,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来到武隆深入采访,发现这座旅游名城,正在干一件新鲜事——摸清绿色家底,新推生态账本,打造“明码实价”的生态变现价值体系。

摸清家底
核算数字“生态账本”
  大家都知道,森林、湖泊、湿地等是有价值的,但具体有多大价值,则比较模糊。
  如何把绿水青山的价值量化,GEP就是那把尺子,将原本看不见的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字”来核算“生态账”。
  而要想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就必须充分掌握“绿色家底”,而GEP的核算无疑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曾经,“靠山吃山”的武隆靠着丰富的绿色资源打破发展的壁垒,端稳了旅游的饭碗。
  如今,武隆又开启了“三次创业”,进一步围绕“绿”字做大文章。
  早在去年,武隆就率先部署,积极落实GEP核算工作,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对武隆区GEP进行了首次系统、全面的核算。
  前不久,随着《重庆市武隆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出炉,武隆初步摸清了辖区生态家底:2021年全区GEP超过2300亿元是GDP的近10倍。
  “武隆区高GEP核算结果较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据武隆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隆境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完备,拥有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罗英山五大综合大型山体,具有以芙蓉江、大溪河等为支流的乌江水系生态,生态净化能力和“绿肺”功能强大,是武陵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森林覆盖率65.6%、林木覆盖率75%,地表水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是重庆“一区两群”中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县之一。
  绿色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动能。武隆生态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3%以上,占税收的比重超过了50%。
  摸清生态“家底”,管好生态“家产”,算好生态“明白账”,才能够在“三次创业”的路上更好地前行。
  近期,通过借鉴其他省市生态资源转化平台建设经验,在“生态资源转化平台”首创者崔莉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武隆区“生态资源转化平台”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如何发挥GEP核算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力?武隆正探索建立镇街尺度生态保护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发挥GEP指挥棒的作用。

保护利用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手里有“好牌”,更考验打牌的技术。武隆通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家底”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和顺镇是武隆区的煤炭重镇,全区80%的煤矿资源都分布在和顺镇,鼎盛时期煤炭开采、加工企业38个。
  近年来,河顺镇因地制宜实施关闭矿山复垦项目9处,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已打造乌江流域(武隆)矿山闭坑治理生态修复点1个。
  昔日煤炭开采留下的生态“疤痕”,如今被一一抚平,遗留的矿坑也被整治为自然水面,成为当地居民及游客休闲纳凉之地。
  不仅如此,和顺镇还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打造“产景”融合样板。目前有风车50台,年产值约2.34亿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22万吨。同时,山巅矗立的风车在寺院坪景区形成一道风景,和顺镇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风车原乡”小镇,来此旅游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从矿坑到风车,和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据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和顺镇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避暑游客达4万人以上,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150余家农家乐平均增收达8万元以上,带动全镇群众农副产品销售增收9000万元。
  而这只是武隆众多绿色棋子中的一个。今年年初,武隆区委区政府印发《推动武隆区绿色发展若干举措》,对全区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成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进行部署。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方面主要有三大举措: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及储能产业集群;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移动民宿、智慧太空舱民宿、户外运动装备等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高质量推进绿色农业。加快建设高山茶叶、高山果蔬等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新型种养型、复合生态型等绿色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田园综合体;推动从种养殖向精深加工拓展延伸。
  培育壮大绿色服务业。打造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服务业产业集群;将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康疗基地;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创建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引进国际化品牌酒店、免税商店等。
  在这样的转型打法下,武隆的绿色版图正不断扩大,绿色家底越来越厚,而富民的路子也将越走越宽。

价值转化
推动生态资源“变现”
  摸清了生态资源家底,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接下来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生态资源金融化、生态产品市场化、生态产业多元化。
  在重庆武隆区,有一家企业以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物,拿到了重庆三峡银行的贷款。这也是全市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2022年,武隆区打算在仙女山实施乡村振兴环境美化、生态维护项目,计划造林1000亩。当时,项目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资金。
  负责实施该项目的武隆区某农业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无法通过传统信贷模式获取贷款。
  关键时刻,绿色金融来帮忙。重庆三峡银行以当地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向武隆方面授信5年期、5000万元专项贷款,弥补了资金缺口,促成项目最终落地。
  武隆正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重点区建设,像这样通过绿色金融促进项目落地的故事还有很多。通过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强化融资对接,武隆储备绿色项目11个、融资需求达22.5亿元,组织现场集中签约金额9.4亿元,2022年新发放贷款21.33亿元,实现绿色产融精准快速对接。
  据悉,2022年,武隆区绿色信贷余额89.11亿元,比上年增加10.19亿元、增长12.91%,绿色信贷占比29.95%,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占比排全市第一。
  今天的武隆,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同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市前列,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武隆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将加快建成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拓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径。大幅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一二三产业“+旅游”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一批在全国示范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