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小佛湾造像室内部分彩绘较多,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文物修复团队按照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的原则,采取现场勘察与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明确小佛湾彩绘的构成材料与工艺。
大足石刻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在世界范围内,石窟寺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瑰宝,国内乃至全世界的文保工作者们,近年来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数字化还原、云端保存等方式,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应对气候环境对石窟寺的影响。今年5月,大足石刻正式启动“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文博项目,通过全场景视觉呈现和实时光线追踪等技术应用,今后可以让观众在云端体验多种实时参观互动,甚至通过实时天气预设,还可以看到罕见的雪中大足石刻美景。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介绍,云游大足石刻项目将文物复刻到云端,实现了文物从线下文旅资源向线上文化资源的转化,也有利于文物资源的永久保存。
除了通过保护修复工程和数字化方式记录石刻信息,大足石刻还积极探索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在宝顶山石刻有一尊吹笛女的造像,展现一名南宋时期的女子头梳长辫、手持乐器,陶醉于悠扬笛声之中的形象。而她所使用的乐器,已在800多年的历史岁月变迁中失传。
研究人员和乐器专家模仿笛女手中的弯笛创制出“弓笛”乐器,由于音色独特,外形别具风格,弓笛不仅常用于当地的各类演出,而且大足区实验小学还专门成立了弓笛社团,吸引近百名学生定期演奏学习。
据了解,我国目前共有石窟6000余处。石窟寺保护是国际性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与全球相关组织和国家进行交流合作。本次举办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也是希望进一步凝聚全球专家学者的智慧,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对石窟寺的破坏。
“希望国内的学者,包括国际的学者能共同探讨在以往的工作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怎么能够把石窟寺保护工作更好地推向前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