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龙水湖/红岩精神总第278期 >2023-07-28编印

从“半条被子”到“一口牙印”
——记重走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
刊发日期:2023-07-28 阅读次数: 作者:□陈利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七日,徐解秀阿婆(中)向记者和群众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罗开富摄

□陈利
  我参加过无数新闻培训,但一次与新闻业务貌似无关的讲座,却让我内心有了从未有过的震撼。1992年5月,我在北京参加了《经济日报》社举办的培训活动,其间,该报副总编罗开富向我们讲述了他重走长征路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在内心深深地敬佩他。
  为啥敬佩他?因为他是红军长征胜利49年后,按当年红军长征的原路线、原时间,用徒步的方式,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个记者(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共368个日日夜夜)!
  当年,国内许多人包括国外新闻媒体不相信此事,纷纷派出记者与他一起重走长征路,结果全部半途而废,全部退出。陪走路线最长、时间最久的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加藤千洋,在陪走两个月后,最终还是退出,并向全世界作了报道。
  如果说当年的红军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那么罗开富就是一台长征故事的“挖掘机”、长征精神的“接力棒”。
  一个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各大媒体高度颂扬,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就是当年罗开富在徒步重走长征路挖掘出来的,并刊登在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的系列报道中,原标题为《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一、“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湖南省汝城县文明司(今文明瑶族乡),红军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沙洲村许多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唯有农村妇女徐解秀由于生完小孩坐月子,又是小脚,只好留置在家。这时有3位女红军来到她家借宿。当她们看到徐解秀的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拿出自己被包中的被子,和徐解秀母子挤在一张床上睡觉。
  3天后,女红军要继续长征,临走时要将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不忍心接纳,推来推去,双方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3位女红军对徐解秀说:“红军同其他部队不一样,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这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出发,徐解秀就和丈夫一起送3位女红军追赶大部队。到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不快,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谁知她们这一走,就没了音讯。
  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中入住沙洲村采访,发现一老人一直跟随他左右,想对他说什么。随后罗开富采访了徐解秀老人。老人把他领到当年3位女红军住过的地方说:“那3个女红军走后,我就没有再搬动过床铺。我心里总在想,红军姑娘会回来看我的。”她抚摸了一下枕头说,“我们5个人,两个女红军睡一头,我们母子和另一个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那条被子。”“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
  老人说:“一条被子能把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和丈夫送她们上山时,她们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亮了,你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现在我已经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
  那一夜,罗开富心情复杂,借着烛光,写下这篇报道。罗开富说:“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发表罗开富的相关报道后,引起了中央领导及老红军们的高度重视。在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女红军的亲自主持下,一个寻找3位女红军的行动在全国展开。这一寻找就是7年,遗憾的是女红军英雄已无觅处。1991年腊月,罗开富背着邓颖超等多位女红军送给徐解秀婆婆的被子赶到沙洲村,然而,老人几天前刚刚过世。

二、感天动地:是什么样的意志,留下一口血淋淋的牙印。
  其实,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上挖掘出来的故事何止《半条被子》这一个?比这更加感人、更加催人泪下的故事有许多许多。
  十分有幸的是,早在26年前(也就是1995年5月),笔者有幸在北京当面听取罗开富老记者、副总编讲述他重走长征路的故事。这堂课完全颠覆了我对长征肤浅的认识与感想,完全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整个课程大家都没有记下一个字的笔记,完全陷入泪水与抽泣之中……
  罗开富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在中央一大批老红军将领特别是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女红军大力支持下,罗开富担当起重走长征路的重任。也就是说,当年红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从何地出发前往何地点等,他都必须原汁原味地“复制”重走,哪怕是雪山草地、河流大山都必须原址原路原时间走过。
  1984年10月16日傍晚,43岁的罗开富与半个世纪前的红军在“同一时刻”踏进了江西省于都的于都河,拉开“一个人”(身后有千千万万的人)的长征路。
  罗开富说,我进入贵州省赤水地区采访时,著名的“四渡赤水”战略就在这穷乡僻壤地区拉开序幕。我在北京出发之前,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一批女红军就特别嘱托我,当年为了革命的胜利,迅速突破国民党的封锁,有很多女红军指导员和战士,就把自己的小孩儿托付给当地老百姓,大的两三岁、小的几个月甚至还没有断奶,要特别注意寻找并打听他(她)们的下落以及现在的生存状况。
  在赤水河地区,罗开富走访了很多当地村民,上了年纪老人告诉他,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为了提高行军速度,红军纷纷把自己的小孩儿寄托在老百姓家中,女红军都留下一句相同的话:“等革命胜利了我们来接回他们!”但老百姓都不敢接收,一则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他们,二则怕国民党残害。女红军们只好悄悄把还在襁褓之中孩子放在老百姓的门口,有的留下书信,有的留下信物,有的留下几个银圆。
  有的女红军不知这是什么地方,又没有一个地名,怕革命胜利后找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就在孩子的手臂上狠狠咬下血淋淋的一口牙齿印,好在革命胜利后能够顺利找到。红军中稍大一点的孩子,在急行军过程中,甚至什么都没有留下,直接送给老百姓,只留下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罗开富说,我走到了贵州赤水一偏僻的小乡村时,一位50多岁的农民听说村上来了红军,欣喜若狂地跑来找到我,说:“你能找到我亲生红军母亲吗?母亲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模样?我的养父母也不清楚,她只在我手臂上留下几个牙齿印,现在这个牙齿印已不清楚了,我怕母亲回来找不到我!”罗开富心中一阵酸楚,“我一定帮你找到亲生母亲。”罗开福说:“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哪位亲生母亲能够做到这一点”?

三、“一路走来,我越来越感到党和人民的伟大!”
  重走长征路越往前走,罗开富的身体状况越来越恶劣,多次发病和受伤,报社也问他是否需要换人,但他并没有减退斗志与锐气,坚持要求走完长征路。他在贵州境内摔伤十分严重,相机摔碎并插进喉部锁骨,至今还有深深的伤痕;在云贵川交界处的赤水河畔,他掉进了冰雪融汇成的洪水中,是四川和贵州的两名同志把他救上来;在草地时,他与随行的10人全部陷入沼泽,在危急之时,一头受惊的牦牛蹿上岸来,藏族小伙赶紧抓住牛尾巴被拖上来,随即向泥潭抛下绳子,剩下的9人挣扎数小时才得以脱险;在翻越当年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夹金山时,罗开富到达山顶时已饥渴难受,只好把身上仅有的止咳冲剂、感冒药等全部吞进肚里,才得翻越夹金山。后来,沿途的好心人建议他骑马前行,但他拒绝了,好心人特地为他制作了一根铁拐杖,就是这根铁拐杖,陪他走完了长征路,最后被磨短了几厘米。
  罗开富粗略统计过,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用时368天,一路上先后有2800多名向导和陪同、400多名医护人员救助与帮助,帮他完成了“一个人”的长征壮举。他说,回想当年的红军战士,不是靠钢铁般的革命理想与信念、不是靠广大老百姓的帮助支持,哪里能取得这么辉煌的、这么不可想象的胜利?一路走来,我越来越感到党的伟大、人民的伟大!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记者——罗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