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38期 >2023-05-29编印

说好普通话也别忘“乡音”
刊发日期:2023-05-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罗义华
  现在的孩子说普通话已经不是问题,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从第一天进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标准的普通话训练。随着逐渐长大,另一个现象又出现了,他们对地方“土话”的说法与含义,却越来越搞不懂,甚至觉得“土话”很土,说起来有些丢面子。
  “乡音”“土话”是地方方言,是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特定的地域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涵盖了地方风土人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心理,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从川渝两地看,地方方言的影视剧成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用了独具特色的方言。《抓壮丁》《猫和老鼠》《幸福耙耳朵》《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都是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上乘佳作。“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四分之三”“端起猪脑壳还怕找不到庙子唛,运气来了门方挡都挡不住”“不想吃锅巴,又啷个会在锅边转噻”“哟喂,没得点本事我还敢梳分分头哦”……
  川渝方言中的歇后语具有幽默、调侃和讽刺的韵味。“矮子过河——安(淹)了心的”“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鸡脚神戴眼镜——假装正神”“驼背子打伞——背湿(时)”“乌龟爬门槛——迟早要翻跟头”“说你瓜,你就瓜,半夜起来扫院坝,别个婆娘你喊妈”……
  通过方言,我们感受到了地方特色文化之美,更为许多特色文艺作品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魅力。方言与传统民间曲艺总是相伴相生的,火辣跳脱的川剧、水磨软糯的江南昆曲、清丽婉约的浙江越剧、铿锵奔放的河南豫剧、高亢遏云的西北秦腔、诙谐风趣的东北二人转等,凭借着各式方言在自己的土壤中灿烂生长。
  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行不悖,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之间的沟通障碍,便于人们交流,而不是单纯为了禁止方言。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谁不说俺家乡好。熟悉、掌握并运用好家乡具有浓郁方言味的民歌、民谚、顺口溜,并让这些在悠久历史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乡土文化活起来,就是记住了乡愁,留住了根脉。与推广普通话一样,传承方言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不打摆子,不冲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