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辉(重庆)
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我开始担心起老家年迈的母亲来。
“老母亲啊,天气热了,一定记得开空调哦!”
可母亲在电话里答非所问,一会儿说太麻烦记不住;一会儿又说太费电,没得蒲扇好使。最后只听她在嘴里不停的唠叨:“还是蒲扇叶子稳当哦!我这辈子几十年都这么摇过来咯!”
想起母亲的那把蒲扇,却突然触动了我的思绪,更牵动了我儿时的记忆,眼前仿佛晃动起母亲轻轻摇动的蒲扇来,是那么清凉,那么惬意……
在记忆的画面里,因为天热,我躺在床上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时候母亲手里总是会拿着一把蒲扇,坐在床边,轻轻地扇着风,嘴里还低声哼着不知名的“催眠曲”,一会儿功夫,我就安静了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在我们老家,蒲扇其实是由棕叶子加工而成,过去在没有更好的消暑纳凉的工具之前,蒲扇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之物,那时候每家几乎是人手一把。
记得当我们家里每次买回新蒲扇时,母亲都会拿出针线,用白布条沿周边裹一圈,然后用线细细密密缝上,因为这样既好看又耐用。我们也最爱在蒲扇上胡乱涂鸦,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将那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打油诗写在扇面上:“六月天气热,扇儿借不得,本想借给你,你热我也热。”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风扇开始作为奢侈品进入了家庭,但在农村,作为消暑纳凉的主要工具还是蒲扇。因为那个时候经济困难,要买一把电风扇也特别不容易,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买电风扇,我们家还召开家庭会哩,没想到母亲第一个提出来反对,甚至表现得还有些固执:“说蒲扇多好,又经济又实惠。”还说什么“不当家不知盐米贵”,可后来也许是看着我们期盼和失望的眼神,心也就软了。只是后来当我们欢天喜地把电风扇买回来的时候,不停地骂我们:“一群败家子。”
记得在没有电风扇之前,每当夏天酷暑难耐的时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后都习惯的将凉蓆铺在每家的院坝里,手里拿把棕叶子蒲扇,躺在凉席上边扇边乘凉,大家手中的蒲扇就会忽闪忽闪地左右摇摆,还不时听到“劈啪、劈啪”的声音,因为那是用蒲扇在驱赶蚊虫。我清楚记得,当时我家蒲扇不够用,就会相互给对方打扇,为了公平,我经常和姐姐划“石头、剪子、布”,谁输了就给对方打扇。我总是输,就不服气,便边扇边唱“我给姐姐打扇,姐姐说我勤快,我说姐姐是个妖精妖怪。”逗得姐姐哈哈大笑,虽然自己满头大汗却也非常快乐。等到蒲扇不动了,人也就睡着了。结果到了下半夜,不但要被蚊虫叮咬,还容易感冒。
我们家买的第一把电风扇是“山峡牌”台式电风扇,这把电风扇成了我们家安上电后的第一件家用电器,更是当时我们生产队唯一的第一把电风扇。记得为买这把电风扇当时家里还卖了一头大肥猪哩!
不过因为这把电风扇,让我们全家人在村子里骄傲了好一阵子,也因为这把电风扇,从此改变了左邻右舍夏天夜间乘凉的习惯。
每到傍晚的时候,我们便把电风扇放在院坝的中央,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姑娘大姐便围坐在电风扇旁,一边吹电风扇,一边拉家常,摆摆村里的新鲜事,谈谈今年的庄稼和收成,既热闹又凉快,好不惬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电扇、空调、制冷设备等已进入千家万户,蒲扇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远离了老辈人的记忆。可在炎热的夏天,母亲仍坚持使用蒲扇,蒲扇成了她的一种依恋。而今每当她在集市上偶遇小商贩吆喝蒲扇的时候,母亲就会特别的高兴和激动,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次都少不了要买一两把回去。还总是会不断地重复那句老话:“电扇有啥好嘛!扇出的风都是热风,空调里吹出的风又太冷,还容易感冒,唯有蒲扇扇出的风才是自然风,我这几十年不都是这么扇过来的吗?”
不过,我们家也总是在母亲的不断“固执”下发生着新的变化。村子里的人都说,改革开放几十年你们家变化不小,除了政策好,还要归功于你老母亲的勤劳节俭。甚至还调侃:“你们家什么都在发生变化,唯一没能改变的是老人家一直摇到老的那把蒲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