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228期 >2023-05-17编印

铜梁:小黑鸡变身“金凤凰”
刊发日期:2023-05-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铜梁报记者李慧敏
  “五一”假期餐饮市场消费火爆,而重庆特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牧农业”)总经理刘松也连着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整个假期我们给李子坝梁山鸡供应了两万多只铜梁黑鸡,差不多是平时的4倍。”
  自去年在李子坝梁山鸡的内部“盲测”中荣登榜首后,铜梁黑鸡已成为李子坝梁山鸡所有门店唯一的鸡肉食材。
  不仅是李子坝梁山鸡,如今铜梁所有餐饮门店的鸡肉食材也大多采用铜梁黑鸡。铜梁黑鸡的年销售量已超过900万只。
  可在2021年之前,铜梁黑鸡却名不经传,就连铜梁当地人都极少听说。
  那么,铜梁黑鸡源自何处?这一只只小黑鸡又是如何变成“金凤凰”的?

追根溯源“寻味”黑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铜梁黑鸡其实是在铜梁有悠久养殖历史的本地传统鸡种。
  “2021年,我们在进行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在福果镇发现全身羽毛呈黑色的母鸡,和羽毛黑红相间的公鸡,是一种具有特质的本地优质鸡种。”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王咏忠介绍,《铜梁县志(1911—1985)》记载“本地鸡有黄、白、黑鸡和乌骨鸡、芦花鸡等”。
  其中的黑鸡,经长期自繁、自选、自养,形成了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一致的山地鸡品种,属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
  不过,随着上世纪80年代外来鸡种的引入,铜梁本地黑鸡逐渐销声匿迹。
  “农村里偶有散养黑鸡,但大部分也都存在与外来鸡种杂交的情况。”王咏忠介绍,在2021年的普查中,工作人员却在福果镇发现了成规模化养殖的原始黑鸡品种,“进一步追根溯源发现,所有的原始黑鸡品种均来源于特牧农业”。
  为何特牧农业会保有原始黑鸡品种?
  “我们四代养鸡,非常清楚原始鸡种作为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刘松告诉记者,黑鸡不仅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而且肉质鲜香、皮厚肉糯,营养丰富、口感极佳,“我们现在养殖的肉鸡和蛋鸡,均由黑鸡与其他鸡种杂交而来”。
  可是,如何才能认定特牧农业养殖的就是铜梁本地原始黑鸡呢?
  为此,铜梁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展选育鉴定、基因序列测定等工作,并同时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撰写地方品种标准、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地方品种保护方案,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畜禽遗传资源鉴定申报工作。
  “与此同时,为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保护黑鸡种质资源,我们出台了铜梁黑鸡产业发展方案,推动铜梁黑鸡全产业链发展。”王咏忠介绍,在选育鉴定、基因序列测定等工作的基础上,铜梁正积极打造“铜梁黑鸡”品牌,注册“铜梁黑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年出栏铜梁黑鸡2000万只,到2030年实现年出栏铜梁黑鸡5000万只。

多重模式助力集体农户双增收
  在铜梁区南城街道巴岳村的特牧农业孵化车间里,60万枚鸡蛋静静地躺在巨大的箱体式孵化机中。21天后,一只只小黑鸡将破壳而出。
  “这些鸡苗一部分销往贵州、四川等地,一部分送到公司在铜梁的各个养殖基地。刘松介绍,特牧农业以“公司+村集体+技术单位+养殖户”生产模式,带动发展养殖户102户,实现农民增收1500余万元。
  福果镇三源村村民王琴就是公司最早发展的养殖户之一。一家人一年养殖三批铜梁黑鸡,每批约一万只。“公司啥子都管,建场、供苗、防疫、饲料,还包回收。我们养一只鸡的保底利润是5元钱,一年收入大概15万元,也没啥子风险。”王琴告诉记者。
  不过,由于规模化养殖受环保、场地等限制,想要进一步新增养殖场地来扩大养殖规模已不太现实。为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多户村民林下合作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发展起来,扩大铜梁黑鸡养殖规模。
  在虎峰镇回龙村,650亩柑橘林和李子林下养殖了8000只黑鸡。
  “现在正是产蛋的时候,每天产7000多个鸡蛋。”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冉顺江介绍,除了提供全套养殖设备和鸡苗外,特牧农业还以每个7毛钱的价格回收所有鸡蛋,并在一年后以每斤20元的价格回收所有母鸡,“一个棚200只蛋鸡,一年纯收入能有两万多元”。
  此外,铜梁还在少云镇等区域建设6个“智慧化养殖小镇”。每个“智慧化养殖小镇”占地15亩以上,实现“智能供料、智能饮水、智能环控、智能清污、智能诊断、智能数据分析、智能远程管理”。

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
  夜幕降临,一个个餐饮门店热闹起来。餐饮店,后厨端出一盘盘香气扑鼻的“红焖黑鸡”。
  “红焖黑鸡”是铜梁区餐饮协会会长、“三活春”店主汪德炳为今年三月铜梁黑鸡美食文化节特意创作的新菜品,一推出就受到食客好评。
  “在黑鸡美食文化节之前,商务委组织餐饮协会、厨师协会各会员(单位),对‘铜梁黑鸡地标菜’进行研讨、试菜。”汪德炳根据自家餐饮店的特点,推出了“红焖黑鸡”。“我们都是根据铜梁黑鸡肉质特点,兼顾川渝地区食客口味,选用不同养殖时间的黑鸡,开发出了20几种菜品,顾客反响都不错。”汪德炳说。
  “红焖黑鸡”用的180天出栏的黑鸡,配以多种香料“煎炒焖制”,并结合铜梁的麻辣口味,具有火巴糯回甜、麻辣鲜香的特点;“药膳黑鸡”需要一年左右的铜梁黑鸡,配与上等沙参及各种养身滋补药材“慢炖煨制”而成;“麻辣黑鸡”用的是150天左右出栏的黑鸡,辅与安溪手工辣椒面、侣俸压榨菜籽油、高楼青花椒及多种调料烹制,“白灼淋制”成菜。
  “我们还将结合区级重点项目中央厨房建设,加快铜梁黑鸡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年加工铜梁黑鸡约1000万只。”铜梁区商务委副主任徐婷婷介绍,下一步,在继续动员鼓励各协会会员单位开发、推出黑鸡菜品的同时,还将鼓励各餐馆饭店通过氛围营造、文化墙设置等方式,向食客介绍铜梁黑鸡的起源和历史,扩大“铜梁黑鸡地标菜”的影响力,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